过充电(电池组)检测:保障安全的关键屏障
在锂电池组广泛应用的时代,其安全性始终是关注的核心焦点。过充电(Overcharge)是电池组使用或测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一种极端且危险的滥用情况。它指电池组在充电过程中,电压超过了制造商规定的最高充电截止电压(上限电压)。过充电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逆的、甚至具有灾难性的后果:电解液分解、产气(可能导致壳体鼓胀或破裂)、活性材料结构破坏、内部短路、热失控,最终可能引发起火或爆炸。因此,对电池组进行严格且科学的过充电检测,是评估其安全边界、验证保护电路有效性、保障用户生命财产安全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这项检测旨在模拟电池组在保护电路失效或因其他原因遭受持续高电压充电时的反应,评估其耐受能力及失效模式。
核心检测项目
过充电检测并非单一指标测试,而是对电池组在极端电压应力下多方面表现的综合性评估,主要包含以下关键项目:
- 电压耐受及失控特性: 监测电池组在过充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轨迹,识别电压平台、突升点(可能预示副反应加剧或内部短路)及最终是否发生电压急剧下降(热失控标志)。
- 温度变化与分布: 实时监控电池组表面及内部关键部位(如电芯壳体、极柱、连接片、保护板元件)的温度变化速率、最高温度点及温度分布均匀性。温升速率和峰值温度是判断热失控风险的关键指标。
- 泄压/排气行为(若有泄压装置):
- 外观与结构完整性: 测试后检查电池组是否发生壳体破裂、严重变形、电解液泄漏、起火、爆炸等现象。
- 保护电路响应(针对带保护电路电池组): 验证在达到预设过充保护电压阈值时,保护电路能否及时、可靠地切断充电回路。测试有时会故意使保护电路失效以考察电芯本体在无保护下的耐受力。
关键检测仪器
精准、可靠和安全地进行过充电检测,依赖于一系列专业的仪器设备:
- 高精度可编程直流电源: 能够精确设定并持续输出高于电池组上限电压的恒定电压或恒定电流(如1C或更高倍率电流),模拟过充电条件。需具备过压、过流、过温等保护功能。
-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同步采集并记录电池组的总电压、电流、多个关键位置的温度(通常使用K型热电偶或热敏电阻),采样频率需足够高以捕捉快速变化。
- 温度记录仪/热成像仪: 用于实时监测和记录温度数据,热成像仪可提供电池组表面的温度分布图。
- 防爆测试箱/安全测试舱: 配备强排风系统、阻燃内衬、泄爆口或惰性气体保护,用于容纳被测电池组,防止测试中可能发生的起火、爆炸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同时配备高速摄像机记录测试过程。
- 电池内阻测试仪(可选): 测试前后测量电池组的内阻变化,辅助评估过充电造成的损伤程度。
标准检测方法
过充电检测通常在标准规定的环境温度(如20±5°C)下进行,基本流程如下:
- 预处理: 按标准要求对被测试电池组进行若干次标准充放电循环,确保其处于规定状态(通常为满电态)。
- 初始状态记录: 记录电池组初始电压、温度、外观等。
- 过充电施加:
- 恒流恒压法(常用): 使用可编程电源,以规定的过充电电流倍率(如1C, 2C等)对电池组进行恒流充电,直至电压达到规定的高于上限电压的测试电压(例如,对于标称上限电压为4.2V的锂离子电池,测试电压常设为5.0V, 6.0V, 8.0V, 10.0V甚至更高,具体依据标准要求)。达到测试电压后,转换为恒压模式,并持续充电直至达到规定的终止条件(如充电时间截止、电流降至接近零、电池组温度升至规定阈值、或发生明显失效)。
- 恒定倍率法: 以规定的大倍率恒定电流持续充电,直到达到规定的终止条件(如电压升至某极高值、或温度、时间等条件)。
- 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 在整个过充电过程中,持续监测并记录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观察并记录是否有冒烟、起火、爆炸、电解液泄漏等现象。
- 终止与观察: 达到终止条件后停止充电,将电池组在测试环境中静置一段时间(如1小时),观察是否发生延迟失效。记录静置后的电压和温度。
- 后检测: 检查电池组的外观、结构完整性,测量电压、内阻(如有),必要时进行拆解分析。
- 安全防护: 整个测试过程必须在防爆测试箱内进行,操作人员需遵守严格的安全规程。
主要参考检测标准
过充电检测的要求和具体参数通常由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明确规定,以下是部分重要标准:
- 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 IEC 62133-1: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 -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sealed secondary cells, and for batteries made from them, for use in portable applications - Part 1: Nickel systems
- IEC 62133-2: ... Part 2: Lithium systems (对锂系电池组的过充有详细要求)
- IEC 62619: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 -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secondary lithium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use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联合国 (UN):
- UN 38.3: Recommend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 Manual of Tests and Criteria - Section 38.3 (锂电池运输安全强制测试,包含过充测试)
-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 (UL):
- UL 1642: Standard for Lithium Batteries (针对锂电芯)
- UL 2054: Standard for Household and Commercial Batteries (针对电池包/电池组)
- 中国国家标准 (GB):
- GB 31241: 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安全要求 (强制性国标,对过充有明确规定)
- GB 3803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 GB/T 3148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 其他行业标准: 如IEEE, SAE, JIS, QC/T等也包含针对特定应用(如储能、汽车)电池的过充测试要求。
这些标准不仅规定了过充电的测试方法(如充电电流、测试电压、终止条件)、环境要求,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判定电池组是否通过测试的严格准则(如不发生起火、爆炸、漏液等)。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