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重复呼吸的保护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6 07:41:23 更新时间:2025-07-05 07:41:2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6 07:41:23 更新时间:2025-07-05 07:41:2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在各类呼吸防护装备(如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供气式呼吸器、逃生呼吸器等)的应用中,“避免重复呼吸”是关乎使用者生命安全的核心性能指标之一。重复呼吸是指使用者吸入的气体中混有自身呼出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降低的混合气体)。长时间或高强度的重复呼吸会导致人体二氧化碳潴留,引发头痛、眩晕、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窒息等严重后果,尤其在密闭空间、高强度作业或紧急逃生等关键场景下,其风险被显著放大。因此,对呼吸防护装备进行严格、科学的“避免重复呼吸的保护”检测,是评估其设计合理性、材料有效性及整体防护性能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保障使用者呼吸安全、防止急慢性健康损害的最后一道技术防线。
避免重复呼吸的保护性能检测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1. 呼气阀气密性/泄漏率: 评估呼气阀在呼气时开启顺畅、排出废气,而在吸气时能否有效关闭,防止外部未过滤空气或呼出废气通过阀门倒吸入面罩腔体。泄漏率过高是导致重复呼吸的主要因素之一。
2. 面罩腔体死腔容积: 测量面罩内部未被呼吸气流有效冲刷、气体交换不充分的“滞留区”体积。死腔容积过大,会显著增加使用者反复吸入自身呼出废气(富含CO2)的比例。
3. 吸入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 这是评价避免重复呼吸效果最直接的生理指标。在模拟使用状态下,检测使用者吸入气中的平均CO2浓度和峰值CO2浓度,确保其不超过人体可耐受的安全限值(通常要求平均浓度 ≤ 1%,峰值浓度 ≤ 3%)。
4. 面罩内CO2浓度累积速率: 在特定呼吸条件下(如静息、中等劳动强度),评估单位时间内面罩腔体内CO2浓度的上升速度,反映装备清除废气的效率。
5. 呼吸阻力(特别是呼气阻力): 过高的呼气阻力会阻碍废气有效排出,增加呼气做功负担,并可能导致使用者强制吸入更多滞留在面罩腔体或阀门附近的废气。
进行上述检测需要依赖一系列精密仪器:
1. 呼吸模拟机/人工头模测试系统: 核心设备。能够精确模拟人体呼吸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流量波形),并配备传感器接口的面罩适配头模。用于进行动态呼吸测试。
2. 二氧化碳(CO2)气体分析仪: 高精度、快速响应的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并记录吸入气流、呼出气流或面罩腔体内特定位置的CO2浓度。
3. 流量传感器/呼吸流量计: 测量呼吸气流的实时流量和体积。
4. 压差传感器/微压计: 用于精确测量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
5. 死腔容积测量装置: 可通过注水法、气体置换法或利用已知体积的标准物进行测量。
6.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同步采集来自流量计、气体分析仪、压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实时显示、记录和分析,计算关键参数(如平均CO2浓度、峰值CO2浓度、阻力值)。
检测通常在受控的实验室环境下,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行:
1. 样品准备与安装: 按规定方法佩戴或安装被测呼吸器于头模上,确保密封良好(若评估密封性)。
2. 建立呼吸模拟: 在呼吸模拟机上设定标准或特定的呼吸参数(如:潮气量1.5L,频率20次/分钟,正弦波或方波)。
3. 气体浓度监测: * 吸入气CO2浓度: 通过细采样管在模拟口鼻处(即理论上的“吸入点”)连续抽取气体样本送入CO2分析仪测量。 * 面罩腔体CO2浓度: 在面罩腔体内特定位置(如前额、颊侧)放置采样管监测。 * 呼出气CO2浓度(可选): 在呼气通道上测量,作为参考基准或用于计算某些指标。
4. 呼吸阻力测量: 压差传感器连接在头模口鼻处与面罩外部大气之间,同步流量测量,计算特定流量下的吸/呼气阻力。
5. 死腔容积测量: 采用公认的标准方法(如注水法)进行静态测量。
6. 动态测试与数据采集: 启动呼吸模拟,持续运行足够长的时间(通常数分钟以达到稳定状态或观察累积趋势),同步记录所有传感器数据。
7. 数据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规定时间段内的平均吸入气CO2浓度、峰值CO2浓度、呼吸阻力值等,并与标准限值进行对比。
避免重复呼吸的保护性能检测严格遵循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权威性:
1. 国际标准: * ISO 16900-3:2012 《呼吸保护装置 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第3部分:呼吸阻力和死腔的测定》:详细规定了呼吸阻力(含呼气阻力)和死腔容积的测试方法。 * ISO 16900-4:2016 《呼吸保护装置 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第4部分:火焰试验》:其中包含对全面罩、开放式头罩等特定类型装备的CO2浓度测试要求(基于EN 13274-7方法)。 * EN 13274-7:2019 《呼吸保护装置 试验方法 第7部分:吸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这是专门针对吸入气CO2浓度测定的欧洲/国际通行标准,被广泛引用。
2. 中国国家标准: * GB 2626-201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该标准附录C中规定了自吸过滤式呼吸器(主要是随弃式口罩和可更换式半面罩)的吸入气CO2含量的测试方法(等效采用EN 13274-7),并给出了限值要求(平均浓度≤1%)。 * GB 2890-xxxx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最新版):对于防毒面具(半面罩、全面罩),通常也引用类似方法测试CO2浓度和呼吸阻力,并设定相应限值。
3. 其他标准: 针对特定类型呼吸器(如逃生呼吸器、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等),其专用标准中也会有相应的避免重复呼吸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综上所述,“避免重复呼吸的保护”检测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要求高的关键测试。通过科学严谨的检测项目、精密的仪器设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及符合法规要求的判定标准,才能有效评估呼吸防护装备在此核心安全性能上的表现,为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选择和使用通过此类严格检测并符合标准的合格呼吸防护产品,是预防重复呼吸风险的根本途径。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