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巾带荧光物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6 10:23:26 更新时间:2025-07-05 10:23:2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06 10:23:26 更新时间:2025-07-05 10:23:2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腹巾带作为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的卫生用品,其安全性备受消费者关注。近年来,荧光增白剂在纺织、造纸及卫生产品中的使用引发了广泛的健康担忧。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FWA)是一类能吸收紫外光并发出蓝紫色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常被用于提高产品的白度和亮度观感。然而,部分荧光增白剂可能具有潜在的致敏性或生物累积性,尤其对于长时间、大面积接触皮肤的腹巾带产品,其迁移至皮肤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对腹巾带进行严格的荧光物检测,已成为生产企业质量控制、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查以及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核心环节,确保产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消除健康隐患。
腹巾带荧光物检测的核心项目是确定产品中是否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特别是那些可能转移到皮肤上的物质。主要检测对象包括:
1. 可迁移荧光物质的定性筛查: 初步判断样品在特定条件下(如模拟汗液接触)是否会释放出荧光物质。
2. 特定荧光增白剂的定量分析: 针对常见的、可能用于腹巾带材料(如无纺布、包覆膜、粘合剂等)的荧光增白剂种类进行定量测定,例如:二苯乙烯三嗪型、双三嗪氨基二苯乙烯型、苯并噁唑型、香豆素型等。
3. 荧光强度评估: 测定迁移或萃取出的荧光物质在特定波长激发下的荧光强度,作为其含量的间接指标或风险等级判断依据。
腹巾带荧光物检测需要依赖精密的仪器设备来完成:
1. 紫外分析仪(紫外灯): 主要用于初筛。在暗室或暗箱中,使用特定波长(如254nm或365nm)的紫外光源照射样品或萃取液,肉眼观察是否有明显的蓝白色荧光现象。这是最快速简便的定性方法。
2. 荧光分光光度计: 这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核心设备。它能够精确控制激发光的波长(通常设定在365nm附近),并扫描记录样品溶液在特定发射波长范围(通常在400-500nm)内的荧光发射光谱和强度,从而进行物质的识别和含量测定。
3.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 当需要精确测定特定荧光增白剂单体种类和含量时,特别是限量要求严格或需要仲裁的情况下,需要使用此类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离分析仪器。HPLC配备荧光检测器(FLD)是常用配置,LC-MS/MS则能提供更准确的化合物结构确认和痕量检测能力。
4. 恒温振荡器/萃取装置: 用于模拟迁移过程,在特定温度下使用规定的萃取溶剂(如人工汗液)对样品进行振荡萃取。
5. 离心机/过滤装置: 用于处理萃取液,去除杂质,获得澄清的待测液。
腹巾带荧光物检测的标准方法通常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1. 样品制备: 按规定裁剪具有代表性的腹巾带材料样品(需包含各层不同材质)。
2. 荧光物质的萃取/迁移: * 定性/半定量(紫外灯法): 将样品直接置于紫外灯下观察,或将其在人工汗液(或规定溶剂)中恒温振荡一定时间(如30-60分钟,37°C),取出样品或将萃取液置于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现象。 * 定量分析(荧光光度法/HPLC/LC-MS/MS): 准确称取样品,置于规定体积的人工汗液(或其它标准溶剂)中,在设定温度和时间下恒温振荡进行迁移萃取。萃取结束后,离心或过滤得到澄清萃取液。
3. 检测分析: * 紫外灯法: 在暗室中用规定波长的紫外灯照射处理后的样品或萃取液。若观察到明显的蓝白色荧光,则判定为含有可迁移荧光增白剂(阳性)。 * 荧光分光光度法: 将萃取液(或适当稀释后)放入荧光分光光度计样品池。设定最佳激发波长(如Ex=365nm),扫描发射光谱(如Em=400-500nm),记录最大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强度。通过与标准曲线比对或与规定阈值比较,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判定。 * 色谱法(HPLC-FLD/LC-MS/MS): 将萃取液注入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目标荧光增白剂在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后,由荧光检测器(FLD)检测特定波长下的荧光信号,或由质谱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与标准品保留时间和质谱特征比较进行定性,通过峰面积外标法或内标法定量。
4. 结果计算与判定: 根据检测方法和标准限值要求,计算荧光强度或特定荧光增白剂的含量,并依据相关标准判定是否合格。
腹巾带荧光物检测需遵循国家或行业制定的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主要依据包括:
1. GB/T 27741-2011《纸和纸板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 这是中国国家标准,虽然主要针对纸和纸板,但其规定的紫外灯定性观察法(附录A)和荧光分光光度定量法(附录B)被广泛借鉴用于卫生用品中纤维材料(如绒毛浆、无纺布)的荧光增白剂检测。该标准规定了检测方法和检出限。
2. GB 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强制性卫生标准之一。其中明确规定:“卫生巾(纸、带)等产品禁止使用可迁移性荧光物质。” 其附录C4规定了具体的“产品环氧乙烷残留量、甲醛和可迁移性荧光物检测方法”。该附录详细描述了使用紫外灯(365nm)照射经人工汗液(附录C1)浸泡萃取后样品的定性判定方法:若样品呈现明显荧光(通常指强度超过4级标准比色卡),则判为不合格。这是目前市场监督抽查中最常采用的仲裁方法。
3. 相关的轻工行业标准或产品标准: 如QB/T卫生用品行业标准中也可能包含对荧光增白剂的要求和检测方法的指引。
4. 国际/国外参考标准: 如德国DIN 54200《纺织品的测试 荧光增白纺织品荧光强度的测定》等,有时也作为方法参考或出口产品的检测依据。
综上所述,依据GB 15979-2002的强制性规定及其附录C4的方法进行紫外灯法定性检测是腹巾带荧光物检测最核心和具法律约束力的要求。荧光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则为精确定性定量提供了更科学的技术手段。严格的检测流程和标准执行,是保障腹巾带产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权益的关键所在。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