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6 14:40:31 更新时间:2025-07-15 14:40:3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7-16 14:40:31 更新时间:2025-07-15 14:40:3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s)和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s)是环境微生物学和水质卫生监测中至关重要的指标菌群。它们主要来源于人类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其在水体、食品或环境样品中的存在被视为粪便污染的可靠指示,并可能预示着肠道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肠道病毒等)存在的风险。耐热大肠菌群是指在44°C或44.5°C下仍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一组大肠菌群细菌,而粪大肠菌群通常被认为是耐热大肠菌群的主要组成部分,特指主要存在于粪便中且能在上述高温下生长的部分(如大肠埃希氏菌)。准确检测它们的数量和分布,对于评估饮用水安全性、食品卫生状况、废水处理效果以及海滩、河流等休闲水体的健康风险至关重要,是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体系中的基础性监控项目。
核心检测项目包括:
检测过程需要一系列标准化的实验室仪器和设备:
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标准化方法主要包括:
原理: 基于目标菌在特定液体培养基中发酵乳糖产酸(指示剂变色)产气(杜氏小管收集)的特性。
步骤:
优点: 设备要求相对简单,对浑浊或含抑制物样品耐受性较好。
缺点: 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通常需3-5天),结果不如平板法精确,是统计估计值。
原理: 将一定体积样品通过无菌微孔滤膜(0.45μm)过滤,细菌被截留在膜表面,然后将滤膜贴在选择性鉴别培养基上培养,直接计数特征菌落。
步骤:
优点: 能处理较大体积样品,提高灵敏度;结果快速(通常24-48小时);可直接获得菌落数(CFU),更精确;适用于较清澈的水样(如饮用水)。
缺点: 设备(过滤装置)投入较高;浑浊水样或含大量杂菌的样品易堵塞滤膜或干扰计数;需严格无菌操作。
原理: 使用含有特异性营养物和指示性酶底物的培养基。目标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特定的酶(如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底物产生颜色变化或荧光。
步骤: 将样品加入含特定底物的试剂(如Colilert®试剂),混匀后分装至无菌容器(或定量盘/孔),在35°C培养总大肠菌群(常显黄色),然后在44.5°C下培养或在特定波长下观察荧光(用于检测产生GUD酶的大肠埃希氏菌,代表粪大肠菌群)。
优点: 操作极为简便、快速(通常18-24小时可得结果);可同时检测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结果判读清晰(颜色/荧光变化);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缺点: 试剂成本相对较高;某些方法对样品浊度敏感;定量精度可能略低于膜过滤法。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