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黏膜试验)概述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Skin Sensitization Test),也称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试验,是评估化学物质、化妆品、医疗器械、药品等外源性物质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IV型变态反应)潜力的关键毒理学检测手段。该试验通过模拟人体或动物皮肤/黏膜接触受试物后的免疫应答过程,预测其致敏风险,广泛应用于产品安全性评价、职业健康防护及法规注册等领域。试验核心在于识别物质是否具备成为致敏原的潜力,以及量化其致敏强度,为风险评估和标签警示提供科学依据。
皮肤变态反应的发生涉及复杂的免疫机制,主要包括致敏(诱导)和激发两个阶段。在致敏阶段,小分子半抗原穿透皮肤屏障与载体蛋白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被表皮朗格汉斯细胞捕获、加工并提呈给T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记忆T细胞克隆增殖。在激发阶段,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时,活化的记忆T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招募效应细胞,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斑、水肿、丘疹甚至水疱等典型的炎症反应。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正是通过科学设计的模型重现这一过程,评估物质的致敏性。
依据试验载体和目标,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主要分为两大类:体内试验(In Vivo)和体外试验(In Vitro)。体内试验直接在人体志愿者(斑贴试验)或实验动物(如豚鼠、小鼠)的完整皮肤/黏膜上进行;体外试验则利用离体皮肤模型、重组人表皮、或特定细胞系(如树突状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在实验室条件下评估物质的致敏潜能。随着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的推进和技术的进步,体外替代方法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检测项目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涵盖一系列具体的检测项目,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测试目的:
1. 人体试验:
- 人体重复性斑贴试验(HRIPT / RIPT): 评估物质在人体皮肤反复暴露下的致敏风险,常用于化妆品终产品安全性确认。
- 人体最大化试验(HMT): 采用高浓度和封闭斑贴以最大化激发潜在致敏性,用于新原料或高关注物质的风险筛查。
- 光斑贴试验: 专门评估物质在光照(通常是UVA)条件下引发光敏反应(光毒性或光变态反应)的可能性。
- 黏膜刺激性与过敏性试验: 针对可能接触眼、口腔、生殖器等黏膜部位的产品(如滴眼液、漱口水、避孕产品),评估其在黏膜部位的致敏潜能。
2. 动物试验(传统):
- 豚鼠最大化试验(GPMT): 经典的动物模型,通过皮内注射诱导和表皮涂抹激发来评估强致敏原。
- 豚鼠封闭斑贴试验(Buehler Test): 仅通过表皮涂抹进行诱导和激发,适用于评估较弱致敏原。
3. 体外替代方法(OECD认可):
- 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 测量小鼠耳部接触受试物后引流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增殖程度(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方法),量化致敏强度(EC3值)。
-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h-CLAT): 利用人源THP-1细胞系(单核细胞/树突样细胞),检测受试物刺激后细胞表面CD86和CD54表达的上调,指示树突细胞活化(致敏关键事件)。
- 直接多肽反应试验(DPRA): 评估受试物与模型肽(半胱氨酸、赖氨酸)的反应性(共价结合),模拟半抗原化过程。
- ARE-Nrf2荧光素酶试验(KeratinoSens™ / LuSens): 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检测受试物诱导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驱动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反映Keap1-Nrf2通路激活(皮肤致敏关键事件)。
- 重组人表皮模型试验(如EpiSensA®): 使用重建的人表皮组织,检测受试物暴露后炎症相关标志物(如IL-18)的释放。
检测仪器
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涉及多种精密仪器:
- 斑贴试验器/斑试器: 用于固定受试物到人体或动物皮肤(如Finn Chamber®, IQ Chamber®),材质需惰性(铝、塑料)。
- 封闭敷料: 医用胶带(如Scanpor®)、绷带、专用固定带,确保斑试器贴合且封闭。
- 光源系统: 光斑贴试验专用的紫外线A(UVA)光源设备,精确控制照射剂量。
- 显微镜及图像采集系统: 观察和记录皮肤反应(红斑、水肿评分)及动物淋巴结形态学变化。
- 细胞培养设备: CO2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离心机等,用于体外细胞试验。
- 流式细胞仪(FACS): 检测h-CLAT等试验中细胞表面标志物(CD86, CD54)的表达水平。
- 酶标仪/微孔板读数仪: 用于读取DPRA(HPLC-UV)、LLNA(BrdU或ATP法)、ARE试验(荧光素酶活性)中的吸光度(OD值)、荧光或化学发光信号。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DPRA试验中定量分析模型肽的消耗。
- 液体闪烁计数器或荧光/发光微孔板读数仪: 传统LLNA(放射性)或非放射性LLNA(如BrdU-ELISA, ATP检测)的数据采集。
- ELISA设备: 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或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如IL-18)。
检测方法
不同检测项目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下简述关键方法:
1. 局部淋巴结试验(LLNA,如OECD TG 429):
- 动物准备: 选用雌性小鼠(如CBA/Ca或CBA/J)。
- 给药:
- 诱导期: 连续3天在动物双耳背侧涂抹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或对照溶剂。
- 标记: 第5天,静脉注射放射性标记的胸苷([3H]-TdR)或溴脱氧尿苷(BrdU)或腹腔注射ATP检测试剂。
- 取样: 第6天,处死动物,摘取双侧耳后引流淋巴结。
- 测量: 放射性法:液体闪烁计数仪测量淋巴结掺入的放射性强度;BrdU法:ELISA检测淋巴结细胞中BrdU含量;ATP法:检测淋巴结细胞的ATP含量(反映细胞活性/增殖)。
- 计算刺激指数(SI):(处理组平均dpm或等效值)/(溶剂对照组平均dpm或等效值)。若SI≥3,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则判为阳性。计算EC3值(引起SI=3的受试物浓度)。
2. 人细胞系活化试验(h-CLAT,OECD TG 442E):
- 细胞培养: THP-1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常规传代培养。
- 细胞处理: 将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受试物或对照(溶剂对照、阳性对照如DNCB/NiSO4)24小时。
- 细胞收集: 收集细胞,洗涤。
- 抗体标记: 用荧光标记的抗人CD86和CD54抗体染色细胞。
- 流式检测: 流式细胞仪分析至少5000个活细胞的CD86和CD54的平均荧光强度(MFI)。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