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消毒、灭菌效果检测
电离辐射消毒灭菌技术,主要利用γ射线(钴-60或铯-137)或高能电子束(EB)产生的电离辐射能量,破坏微生物的DNA或RNA分子结构,使其丧失能力从而达到灭菌效果。该技术因其穿透性强、无残留、可在常温下进行、适用于不耐热材料且能单次处理大批量密封包装产品等显著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药品包装、食品保鲜、生物制品等领域的无菌保障。为确保电离辐射灭菌过程的可靠性与最终产品的无菌性,进行科学、严谨、符合标准的灭菌效果检测至关重要。这不仅是验证灭菌工艺有效性的核心环节,也是保障患者安全和使用者健康、满足法规监管要求的必要措施。
检测项目
电离辐射灭菌效果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 无菌检验: 直接评估经辐射处理后产品中是否存活着需氧菌、厌氧菌及霉菌/酵母菌,是最直接的灭菌效果判定依据。通常采用膜过滤法或直接接种法进行培养。
- 生物指示剂(BI)挑战试验: 使用对辐射具有高度抵抗力的特定微生物(最常用的是短小芽孢杆菌孢子 Bacillus pumilus E601)制备的生物指示剂。将其放置于产品最难灭菌位置或标准载体上,随产品一同经历辐照过程。辐照后对BI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其无菌生长情况来验证灭菌剂量是否足以杀灭目标微生物。
- 剂量分布测试: 通过在灭菌负载(装载的产品)中特定位置(特别是最小剂量点和最大剂量点)放置剂量计,测量整个负载吸收的辐射剂量是否在设定灭菌剂量范围内且分布均匀(通常在±10%以内)。这是确保所有产品都获得有效灭菌剂量的关键。
- 微生物负载监测(适用时): 对灭菌前产品的初始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检测,为灭菌剂量设定和工艺验证提供依据。
检测仪器
进行电离辐射灭菌效果检测需要用到一系列精密的仪器设备:
- 剂量测量系统:
- 剂量计: 核心设备,用于测量吸收剂量。常用类型包括丙氨酸/电子自旋共振(ESR)剂量计(高精度,可追溯标准)、辐射变色薄膜剂量计(直观,可显示二维剂量分布)、热释光剂量计(TLD)、光激发光剂量计(OSLD)等。
- 剂量仪(读取器): 用于读取上述剂量计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吸收剂量值(通常以kGy为单位)。
- 剂量计支架/载体: 用于在负载中固定和定位剂量计。
- 微生物检测设备:
- 生物安全柜/超净工作台: 提供无菌操作环境。
- 恒温培养箱: 用于培养微生物(需氧菌、厌氧菌、霉菌/酵母菌)和生物指示剂。需具备不同温度控制能力(如30-35°C, 20-25°C, 55-60°C)。
-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锅): 用于培养基、实验器具的灭菌。
- 菌落计数器: 用于统计微生物培养后的菌落数量。
- 显微镜: 用于观察微生物形态。
- 生物指示剂培养/读取器: 专用的自动化设备,用于培养生物指示剂并自动判读结果(生长/不生长)。
检测方法
电离辐射灭菌效果检测遵循严格的方法学:
- 剂量分布测试方法:
- 根据灭菌负载的密度、尺寸、包装方式设计剂量计布放方案,确保覆盖最小剂量区域(通常为负载中心或高密度区域)和最大剂量区域(通常为负载边缘或低密度区域)。
- 将经过校准的剂量计置于预定位置。
- 按设定工艺参数(如传输速度、束流、辐照时间)进行辐照。
- 取出剂量计,在规定时间内用对应的剂量仪读取吸收剂量值。
- 分析数据,计算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剂量均匀度(U = Dmax/Dmin)。验证Dmin是否等于或大于设定的灭菌剂量(Sterilization Dose, SD)。
- 生物指示剂挑战试验方法:
- 选择标定好D10值(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剂量)并符合标准的短小芽孢杆菌孢子生物指示剂。
- 将BI放置于负载内预设的最难灭菌位置(如产品内部、高密度阻挡区、剂量计指示的Dmin点附近)。
- 与产品/负载一同经历完整的灭菌过程(接收剂量≥SD)。
- 辐照后,在标准条件下(如培养基、温度、时间)对BI进行培养。
- 观察培养结果(阳性对照应生长,阴性对照应不生长),所有受试BI均应无菌生长(无微生物复苏),方证明灭菌剂量有效。
- 无菌检验方法: 严格遵循药典(如中国药典、USP、EP)或ISO 11737-1标准规定的方法,对辐照后的产品进行抽样和微生物检测,判定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 灭菌剂量设定与验证方法: 最广泛采用的是ISO 11137系列标准(特别是方法1和方法2)中规定的基于生物负载或生物指示剂的增量剂量实验和灭菌剂量审核方法。
检测标准
电离辐射灭菌效果的检测必须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 国际标准:
- ISO 11137 系列: 辐射灭菌的核心国际标准。
- ISO 11137-1: 医疗器械灭菌 辐射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 ISO 11137-2: 第2部分:建立灭菌剂量。
- ISO 11137-3: 第3部分:剂量测量指南。
- ISO/ASTM 51607, 51649, 51702, 51707 等: 这些是ISO和ASTM联合制定的关于辐射加工中剂量测量、剂量学应用、剂量计使用等具体实践的标准。
- ISO 11737-1: 医疗器械的灭菌 微生物学方法 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测定(生物负载)。
- ISO 11737-2: 第2部分:灭菌过程的定义、确认和维护中进行的无菌试验。
- ISO 13409 / AAMI TIR33 (被替代/参考): 关于辐射灭菌剂量设定的历史文件,其原则被吸收进ISO 11137-2。
- 国家标准:
- GB 18280 系列: 中国国家标准,等同采用ISO 11137系列标准。
- GB 18280.1-2015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辐射 第1部分:医疗器械灭菌过程的开发、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 GB 18280.2-2015 第2部分:建立灭菌剂量
- GB 18280.3-2015 第3部分:剂量测量指南
- GB/T 19973.1 & GB/T 19973.2: 等同采用ISO 11737-1 & 11737-2。
- 中国药典: 相关通则对无菌检查法有明确规定。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