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性试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8-02 04:14:15 更新时间:2025-08-01 04:14:1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8-02 04:14:15 更新时间:2025-08-01 04:14:1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配合性试验检测,在临床医学特别是输血医学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在输血或组织/器官移植前,对供者(献血者或供体)和受者(患者或受体)的相关生物样本(主要是血液)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室检测,旨在评估供受者之间在关键生物相容性标志物(尤其是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系统)上的匹配程度。其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避免因免疫不相容而引发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如急性或迟发性溶血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配合性试验是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确保移植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石性工作,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的输血科(血库)、血站以及移植中心。
配合性试验检测的核心项目围绕红细胞血型系统展开:
1. ABO血型系统正反定型: 确定受血者和供血者是A型、B型、AB型还是O型。正定型检测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反定型检测血清/血浆中的抗-A、抗-B抗体。两者结果必须一致。
2. RhD血型定型: 尤其重要的是检测RhD抗原(阳性或阴性),因为RhD阴性个体输入RhD阳性血液后可能产生抗-D抗体,导致后续输血或妊娠的风险。
3. 不规则抗体筛查: 检测受血者血清/血浆中是否存在除抗-A、抗-B之外的其他针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如Rh系统其他抗原、Kell、Duffy、Kidd等)的抗体(IgG或IgM型)。存在不规则抗体是输血反应的重要风险因素。
4. 交叉配血试验: 这是配合性试验的最直接和关键步骤。将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血浆(主侧配血)以及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血浆(次侧配血)进行混合孵育,观察是否发生凝集或溶血。阴性结果表示本次配合无可见的不相容反应。
5. 抗体鉴定: 当抗体筛查阳性时,需进一步鉴定出引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以便选择缺乏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输注。
现代配合性试验检测越来越多地依赖自动化、标准化的仪器设备,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
1. 全自动/半自动血型分析仪: 可完成ABO/RhD定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甚至抗体鉴定。采用微板法、固相法或基于微柱凝胶卡的检测原理,自动加样、孵育、离心和结果判读。
2. 微柱凝胶卡系统: 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核心技术。将反应体系置于含有葡聚糖凝胶的微柱卡中,离心后,凝集的红细胞会留在凝胶上层或中间,未凝集的则沉至底部。结果清晰、客观、易于标准化。
3. 试管离心机与显微镜: 用于传统的试管法检测,尤其在紧急情况或疑难样本分析时。显微镜用于观察凝集强度。
4. 37℃水浴箱/孵育器: 为抗原抗体反应提供恒定的孵育温度。
5. 血清学专用离心机: 提供标准化的离心力/转速和离心时间,确保反应一致性。
配合性试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1. 盐水介质法: 主要用于检测IgM型抗体(如抗-A, 抗-B)及ABO/RhD定型。在室温或室温+37℃下进行,依靠盐水的离子环境促进凝集。
2. 抗人球蛋白试验: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检测体内已被抗体或补体致敏的红细胞(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HDN)。 * 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是检测IgG型不规则抗体和交叉配血的经典“金标准”。方法是在盐水介质反应后,通过添加抗人球蛋白试剂(抗-IgG,抗-C3d等)桥接已被IgG抗体致敏的红细胞,使其凝集可见。包括试管法IAT和微柱凝胶卡中的IAT(凝胶本身相当于抗人球蛋白试剂)。
3. 白蛋白增强法/LISS法: 使用低离子强度溶液(LISS)或加入牛血清白蛋白等方法,降低离子强度或增加介电常数,缩短孵育时间并增强某些抗体的检出。
4. 聚凝胺法: 利用聚凝胺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促进IgG抗体致敏红细胞的凝集,离心后凝集块需用枸橼酸钠解聚液解散(真凝集不解散),用于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5. 微柱凝胶卡法: 是目前的主流方法,将上述多种原理(盐水、IAT)整合到卡式系统中。根据卡内凝胶/试剂不同,可分别用于盐水试验、IAT或特异性检测。
配合性试验检测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国际的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质量和安全:
1. 国家标准: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国卫生部) - 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有明确规定。
*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 - 对血液产品的检验要求,包括配合性检测的符合性。
* 《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 18467)。
2. 行业指南/规范:
* 中国输血协会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南和操作规程。
* AABB(美国血库协会)标准:是国际输血领域广泛认可的高标准,对血型血清学检测(包括配合性试验)有详尽要求。
* CAP(美国病理学家协会)认证要求。
3.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ISO 15189《医学实验室 -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 适用于所有开展医学检验的实验室认证。
4. 核心标准要求:
* 强制要求: ABO/RhD同型输血是基本原则(紧急救命且无同型血时的特殊处理除外)。交叉配血相合是输注红细胞的前提。
* 操作标准化: 所有检测步骤(样本采集处理、试剂使用、孵育时间温度、离心条件、结果判读规则)必须有详细、书面的标准操作程序(SOP)并严格执行。
* 室内质控: 每次检测或每批次检测必须使用已知结果的质控品进行监控。
* 室间质评: 定期参加国家级或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EQA),证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人员资质: 操作人员需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 记录完整性: 所有检测过程、结果、复核、报告必须清晰、完整、可追溯。
* 危急值报告: 发现严重不相容(如主侧配血强阳性)必须立即报告临床。
严格遵守这些检测项目和标准,依托可靠的仪器和规范的方法,是确保配合性试验检测结果准确有效,最终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的核心所在。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