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炎性污染物(肽聚糖等)检测:关键项目、方法与标准
促炎性污染物是指一类能够诱发或加剧机体炎症反应的化学或生物物质,广泛存在于环境(如水体、土壤、空气)、食品、药品及医疗器械中。其中,肽聚糖(Peptidoglycan, PGN) 作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代表性促炎性污染物。当人体暴露或摄入后,PGN可被免疫细胞识别受体(如TLR2)捕获,激活下游炎症信号通路(如NF-κB),导致促炎因子(如TNF-α, IL-1β, IL-6)过度释放,引发局部或系统性炎症反应,甚至与慢性疾病风险相关。因此,准确、灵敏地检测环境、生物样本及产品中的促炎性污染物(尤其是肽聚糖及其类似物)至关重要,对于评估环境健康风险、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控制院内感染及研发抗炎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检测项目
针对促炎性污染物的检测,核心项目聚焦于:
- 肽聚糖 (Peptidoglycan, PGN):检测其核心结构成分(如胞壁酸MurNAc、氨基葡糖GlcNAc)或其完整分子。
- 其他代表性促炎物质:
- 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促炎成分。
- 鞭毛蛋白 (Flagellin):细菌鞭毛的主要蛋白,强效激活炎症。
- 脂磷壁酸 (Lipoteichoic Acid, LTA):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成分。
- 特定细菌基因组DNA(CpG DNA)片段。
- 内毒素活性当量:综合衡量样本中所有具有内毒素/促炎活性物质总量的指标。
- 炎症反应标志物:作为暴露或效应指标,如TNF-α, IL-1β, IL-6, IL-8等促炎因子浓度。
核心检测仪器
检测促炎性污染物需依赖多种精密仪器,主要包括:
- 高效液相色谱仪 (HPLC):用于分离和定量PGN水解后的单糖(MurNAc, GlcNAc)或特定肽片段。常配备紫外(UV)或荧光(FLD)检测器。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 (LC-MS/MS):提供最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是检测痕量PGN、LPS特定脂质A结构及其他特定促炎分子的金标准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仪 (ELISA Reader):基于特异性抗体(抗PGN、抗LPS、抗LTA等)进行定量检测,操作相对简便、通量高。
- 凝胶法/动态浊度法/显色基质法鲎试验仪 (LAL Test Systems):专门用于检测内毒素(主要是LPS)活性当量,是药品、医疗器械无菌检查的法定方法。
- 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eter):用于检测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暴露于促炎污染物后表面活化标志物或胞内炎症因子水平。
-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qPCR):检测炎症因子基因(如TNF-α, IL-1β等)的mRNA表达水平,评估炎症反应强度。
- 多功能酶标仪:用于读取ELISA、基于细胞的报告基因试验(如NF-κB活化)等的结果。
常用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目标和技术原理,主要方法有:
- 化学分析法:
- HPLC法:样本(如细菌培养物、组织匀浆)经酸或酶水解后,分离并定量MurNAc、GlcNAc等特征单糖。
- LC-MS/MS法:直接检测完整PGN分子或其特异性片段(如肽桥、脂锚定物),或LPS的脂质A部分,提供分子结构信息,灵敏度极高。
- 免疫学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利用抗PGN、抗LPS、抗LTA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进行直接或夹心法检测,适用于多种样本基质(水、食品、生物体液)。
- 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用于确认目标促炎污染物的存在和分子量。
- 生物活性测定法:
- 鲎试剂法 (LAL Test):利用鲎血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凝血酶原系统,通过凝胶形成、浊度变化或显色反应定量检测样本中内毒素(主要为LPS)的活性当量。是药典强制要求方法。
- 凝胶法:定性/半定量。
- 动态浊度法/显色基质法:精确定量。
- 基于细胞的报告基因试验:构建表达炎症通路报告基因(如NF-κB调控的荧光素酶)的细胞系,样本刺激后检测报告基因表达强度来评估促炎活性。
- 细胞因子释放试验:用样本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或特定细胞株(如THP-1),测定上清液中TNF-α, IL-1β等促炎因子水平(常用ELISA或Luminex多因子检测)。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qPCR:检测免疫细胞经促炎污染物刺激后,炎症相关基因(TNF-α, IL-6, IL-8等)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
主要检测标准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需遵循相关国家和国际标准:
- 内毒素(LPS)检测: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通则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 《美国药典》(USP) <85>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 《欧洲药典》(EP) 2.6.14 “Bacterial Endotoxins”。
- 国际标准 ISO 29701:2010 “Nanotechnologies — Endotoxin test on nanomaterial samples for in vitro systems — Limulus amebocyte lysate (LAL) test”。
- 国家标准 GB/T 14233.2-2005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 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中内毒素试验部分。
- 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
- ISO 10993系列标准(特别是ISO 10993-1:2018 风险评估,ISO 10993-11:2017 全身毒性试验,可能涉及对促炎效应的评估)。
- 水质检测:
- 涉及水源中微生物污染物(包括其促炎成分)的相关标准,如饮用水标准中对微生物指标的要求(虽不直接测PGN/LPS,但细菌总数等指标间接相关)。特定研究可能参考环境微生物或毒素检测方法。
- 食品检测:
- 涉及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代谢毒素的相关标准。虽然直接检测PGN/LPS的标准较少,但其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标志物或活性成分,其检测方法常基于上述通用方法(如LAL, ELISA, LC-MS/MS),并遵循食品分析的一般规范。
- 方法学标准:
- 涉及HPLC、LC-MS/MS、ELISA等通用技术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及验证指南(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