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压法检测粗大泄漏(气泡法)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8-02 20:55:33 更新时间:2025-08-01 20:55:3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8-02 20:55:33 更新时间:2025-08-01 20:55:3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内压法检测粗大泄漏,常被称为气泡法,是工业生产和质量控制中一种广泛应用且直观有效的密封性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检测相对较大的泄漏通道(即“粗大泄漏”)。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向待测工件(如容器、管道、密封元件、包装袋、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外壳等)内部施加一定压力的气体(通常是压缩空气),然后将工件或可疑泄漏部位浸没在特定的液体(通常是水或低粘度溶液)中,或者直接在外部可疑位置涂抹发泡剂(如肥皂水)。如果工件存在泄漏,内部压力气体就会通过泄漏点逸出进入液体环境,从而在泄漏点处形成肉眼可见的连续气泡流。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数量、大小、速率和位置,可以直观地判断泄漏点的存在、位置以及泄漏量的大小。该方法因其简单、直接、成本低廉、无需复杂设备即可定位泄漏点等显著优点,成为许多行业进行初步或快速密封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内压法气泡检测主要针对以下项目进行:
1. 整体气密性 (Overall Airtightness): 判断工件整体是否存在不符合要求的泄漏。
2. 粗大泄漏点定位 (Location of Gross Leaks): 精确找出工件上存在的泄漏缺陷(如裂纹、孔洞、焊接缺陷、密封失效、装配间隙等)的具体位置。
3. 泄漏量定性评估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Leak Rate): 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密度、大小和速度,对泄漏的严重程度进行初步的定性判断(例如:慢渗、明显泄漏、严重泄漏)。虽然不如定量仪器精确,但对于区分严重不合格品非常有效。
4. 液密性间接评估 (Indirect Assessment of Liquid Tightness): 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气密性检测结果可以间接推断工件对液体的密封能力(尤其当泄漏通道较大时)。
气泡法检测所需的仪器设备相对简单:
1. 气源 (Gas Source): 提供稳定压力的压缩空气系统(空压机、储气罐、减压阀、过滤器、干燥器)。
2. 压力调节与控制装置 (Pressure Regulator & Controller): 精确设定和维持测试所需的内部压力。
3. 压力表 (Pressure Gauge): 实时监测和显示工件内部的压力值。
4. 密封夹具与连接件 (Sealing Fixtures & Connectors): 确保工件被可靠密封并与气源连接。
5. 浸没槽 (Water Tank/Immersion Bath): 盛装水或其他浸没液体的容器,尺寸需能容纳待测工件或其关键部位。
6. 发泡剂与涂抹工具 (Bubble Forming Agent & Applicator): 常用肥皂水溶液,以及毛刷、喷瓶等用于在非浸没法时涂抹到工件外表面。
7. (可选) 差压传感器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在更严格的测试中,用于高灵敏度地监测测试压力与参考压力之间的微小变化,辅助判断微小泄漏(但气泡法本身主要针对粗大泄漏)。
气泡法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通常如下:
1. 准备 (Preparation): 清洁工件表面,确保无油污、杂质堵塞潜在泄漏点。根据工件结构选择合适的密封方式(如堵头、密封圈、封板等),将工件与加压系统可靠连接。配置好浸没液(通常是清水)或发泡剂(如按比例稀释的专用发泡液或中性皂液)。
2. 加压 (Pressurization): 通过气源和压力调节装置,缓慢、平稳地向工件内部施加预设的测试压力。测试压力通常根据工件的设计压力、材料强度、应用标准或客户要求确定,需确保在安全范围内且能有效激发泄漏。
3. 保压 (Stabilization): 达到预定压力后,保持压力稳定一段时间(通常数十秒至几分钟),使系统稳定并让微小泄漏有机会累积显现(虽然主要针对粗大泄漏)。
4. 泄漏观察 (Leak Observation):
5. 判读与记录 (Interpretation & Recording): 根据观察到的气泡现象判断是否存在泄漏及其严重程度。通常,连续、快速产生的大气泡或多个气泡流被视为存在粗大泄漏。记录泄漏点位置、对应的气泡特征(必要时可拍照/录像)和最终判定结果(合格/不合格)。
6. 泄压与清洁 (Depressurization & Cleaning): 检测完成后,缓慢释放工件内部压力。取出工件(如浸没法),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防止残留液体腐蚀。
气泡法检测的执行和判定通常依据以下类型的标准或规范:
1. 国家/行业标准 (National/Industry Standards):
2. 企业/产品标准 (Enterprise/Product Specifications): 许多制造商会根据其特定产品和应用场景制定更详细、更严格的企业内部检验规范。这些规范会明确规定:
重要提示: 气泡法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视力依赖较大,主观性较强。其灵敏度相对较低,通常能检测到的泄漏率下限约为10⁻³ ~ 10⁻⁴ Pa·m³/s(相当于在标准条件下每秒产生1个直径约0.15mm的气泡),对于更微小的泄漏(微漏)无法有效检出,需采用更精密的检测方法(如氦质谱检漏法、压力衰减法)。因此,它主要用于要求不特别苛刻或作为高灵敏度检测前的预筛选环节。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