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热量检测
摩擦是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普遍物理现象,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化,即产生摩擦热。摩擦热量的生成与累积对机械系统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高的摩擦温度可能导致材料软化、润滑失效、热变形加剧,进而引发磨损加速、疲劳断裂甚至系统失效等严重后果。因此,准确、可靠地检测摩擦过程中的热量(通常表现为温度升高)是摩擦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也是机械设计、制造、运行监测与维护保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核心检测项目
摩擦热量检测主要围绕摩擦界面的温度变化展开,核心项目包括:
- 摩擦副平均温度: 表征摩擦接触区域整体的温升水平。
- 局部热点温度: 识别摩擦表面瞬时、局部的异常高温区域,对预测材料损伤至关重要。
- 温度分布: 测量摩擦表面或近表层在空间上的温度梯度,分析热量传递路径。
- 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监测摩擦启动、稳态运行、停止等不同阶段的温度动态特性。
- 热量输入速率/功率: 通过温度场反演或结合摩擦系数与速度、载荷计算摩擦热功率。
关键检测仪器
根据测量原理和应用场景,常用的摩擦热量(温度)检测仪器主要有:
- 热电偶:
- 原理: 利用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导体/半导体连接处因温度差产生电动势)。
- 类型: 点焊热电偶(嵌入试件或销/盘内)、薄膜热电偶(沉积在摩擦表面)、滑动热电偶(通过滑动接触测量对偶件温度)。
- 优点: 成本低、结构简单、响应快(小尺寸)、精度较高、能直接接触测量。
- 缺点: 接触式测量可能干扰摩擦状态,空间分辨率有限,安装位置和方式影响大。
- 红外热像仪:
- 原理: 探测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将其转换为温度分布图像。
- 优点: 非接触测量,不干扰摩擦过程;可获得全场温度分布;空间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可实时成像。
- 缺点: 需要清晰的光学通路;测量精度受物体表面发射率影响显著;对反光表面或特定气氛(如油气烟雾)敏感;设备成本较高。
- 红外测温仪(点温仪):
- 原理: 与热像仪类似,但仅测量视场角内一个点的平均温度。
- 优点: 非接触、便携、响应快、成本相对热像仪低。
- 缺点: 只能测量特定点或小区域的平均温度,无法获得分布;同样受发射率和环境光影响。
- 热电阻(RTD):
- 原理: 利用金属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 应用: 常用于测量非摩擦面附近(如轴承座、油路)的温度,间接反映摩擦热效应。
- 优点: 稳定性好,精度高。
- 缺点: 通常体积较大,响应速度较热电偶慢,难以直接用于高速动态摩擦接触面测量。
-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 原理: 光纤光栅中心波长随温度变化发生漂移。
- 优点: 体积小、抗电磁干扰、可实现准分布式测量、可嵌入复杂结构内部。
- 缺点: 系统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安装和标定有一定难度。
主要检测方法
摩擦热量的检测方法主要基于所选仪器:
- 接触式直接测量法: 主要使用热电偶(嵌入或表面贴装)或RTD。将传感器直接置于或非常接近摩擦界面,实时采集温度信号。关键在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热传导路径的优化和信号采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非接触式辐射测量法: 主要使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点温仪。通过光学窗口(如蓝宝石、石英玻璃)或直接在开放环境中观测摩擦表面发射的红外辐射来反演温度。核心在于精确标定被测表面的发射率、消除环境辐射干扰。热像仪法因其全场、非接触、可视化的优势,在摩擦热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
- 间接计算法: 通过测量摩擦系数μ、法向载荷FN和相对滑动速度V,利用公式 Q = μ * FN * V 计算摩擦热功率(Q)。此方法依赖于摩擦系数的准确测量,并假设所有摩擦功都转化为热量。这种方法用于估算总热输入,但无法获得具体的温度分布。
- 热流计法: 在摩擦副一侧或传热路径上安装热流传感器,直接测量通过该截面的热流量。适用于研究摩擦热在系统中的传导和分配。
相关检测标准
摩擦热量或温度的检测通常内嵌于摩擦、磨损或材料性能的测试标准中,标准对测试条件、仪器精度、数据采集频率和报告内容做出规定,确保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常见相关标准包括:
- 国际标准:
- ISO 12103-1: 道路车辆 - 用于评估过滤器性能的试验粉尘 - 第1部分:亚利桑那试验粉尘(部分测试涉及温升)。
- ISO 12156-1: 柴油 - 使用高频往复试验机(HFRR)评定润滑性 - 第1部分:试验方法(记录摩擦系数和温度)。
- ISO 7148-1, -2: 滑动轴承 - 稳态条件下流体动压滑动轴承 - 第1部分:圆柱轴瓦轴承的计算;第2部分:可倾瓦推力轴承的计算(涉及温升计算)。
- ASTM G99: 使用销盘式试验机测定材料滑动磨损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常要求记录摩擦系数和温度)。
- ASTM G133: 使用往复球对平面几何结构测定材料滑动磨损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常要求记录摩擦系数和温度)。
- ASTM G181: 缸套-活塞环摩擦和润滑性初步筛选的标准试验方法(记录摩擦力和温度)。
- 行业/企业标准: 各汽车、航空、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通常有更具体的内部规范和测试规程,对特定零部件(如制动器、离合器、轴承、齿轮)在工况模拟下的温升限值及测试方法做出详细规定。例如SAE J2522(盘式制动器台架试验规范)中明确要求监测制动盘/片的温度。
选择和应用标准时,需紧密结合具体的摩擦副类型、应用工况和研究目标。标准的严格遵循是保证摩擦热量检测结果科学性和工程价值的基础。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