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中"非植入部分"是指预期与人体接触但不进入人体内部组织、腔道或血液循环系统的部件或附件(如体外诊断设备部件、呼吸面罩、皮肤电极、体外导管接头、床垫等)。其通用要求的检测至关重要,旨在评估这些部件在预期使用条件下,对人体(特别是皮肤或黏膜)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物理化学性能的稳定性。与植入器械相比,非植入器械虽然接触风险相对较低,但其与人体直接且可能频繁或长期接触的特性,使其在材料溶出物、细胞毒性、致敏性、刺激性、材料降解、物理性能(如强度、耐磨性)等方面仍需满足严格的监管要求,以防止引发局部或系统性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和使用者的健康安全。
主要检测项目
根据国际标准(如ISO 10993系列)和各国法规(如FDA指南、中国GB/T 16886系列),非植入部分的通用要求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 细胞毒性:评估材料或其浸提液对培养细胞的毒性作用(如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试验)。
- 致敏性:评估材料引发皮肤过敏反应的潜在性(如豚鼠最大化试验、局部淋巴结试验)。
- 皮肤/黏膜刺激性或皮内反应:评估材料或其浸提液对皮肤或黏膜的局部刺激性(如兔皮肤刺激试验、皮内注射试验)。
- 材料介导的致热原性:检测材料中可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通常通过细菌内毒素试验或单核细胞激活试验)。
- 化学表征:
- 可沥滤物/可浸提物研究:识别和量化在模拟使用条件下可能从材料中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如增塑剂、抗氧化剂、单体残留、金属离子)。
- 材料鉴定:通过光谱、色谱等方法确定材料的主要成分和添加剂。
- 物理性能测试:根据产品特性和预期用途,可能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耐磨性、密封性、连接强度、尺寸稳定性等。
- 无菌或微生物限度/控制:对于无菌产品或需要控制微生物负荷的产品,进行相应的无菌检查或微生物限度检测。
关键检测仪器
完成上述检测项目需要依赖一系列精密的实验室仪器:
- 细胞培养相关:生物安全柜、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酶标仪(用于MTT/XTT/CCK-8等细胞毒性检测)。
- 化学分析仪器: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用于可沥滤物/可浸提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元素杂质/金属离子的检测。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用于材料的基础鉴定。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用于部分特定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 物理性能测试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硬度计、磨损试验机、密封性测试仪、测厚仪等。
- 微生物检测设备:无菌隔离器/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生物指示剂培养器、菌落计数仪、内毒素检测仪(动态显色法/浊度法)。
- 动物实验设施:符合GLP要求的动物房及相关手术、观察设备(针对致敏、刺激等体内试验)。
核心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的选用严格遵循国际和国家标准:
- 生物学评价方法:
- 细胞毒性:ISO 10993-5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琼脂扩散法、直接接触法等)。
- 致敏性:ISO 10993-10 刺激与致敏试验(如GPMT, LLNA)。
- 刺激性与皮内反应:ISO 10993-10 刺激与致敏试验(如皮肤刺激试验,皮内反应试验)。
- 致热原性:ISO 10993-11 全身毒性试验(通常采用细菌内毒素试验,参考药典方法如USP <85>, EP 2.6.14)。
- 化学表征方法:
- 可沥滤物研究:遵循ISO 10993-17 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建立和ISO 10993-1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材料化学表征。涉及样品制备(按ISO 10993-12 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进行浸提)、方法学开发与验证、毒理学风险评估。
- 材料鉴定:通常采用FTIR、DSC、TGA、GPC等方法。
- 物理性能测试方法:依据产品标准或通用的材料测试标准(如ASTM, ISO相关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 微生物检测方法:无菌检查(药典方法如USP <71>, EP 2.6.1),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典方法如USP <61>, <62>; EP 2.6.12, 2.6.13),细菌内毒素(药典方法如USP <85>, EP 2.6.14)。
遵循的检测标准
非植入部分通用要求检测的核心标准体系是ISO 10993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以及各国的转化或等效标准/法规:
- 国际标准 (ISO):
- ISO 10993-1: 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
- ISO 10993-5: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 ISO 10993-10: 刺激与皮肤致敏试验。
- ISO 10993-11: 全身毒性试验。
- ISO 10993-12: 样品制备与参照材料。
- ISO 10993-17: 可沥滤物允许限量的建立。
- ISO 10993-18: 材料化学表征。
- 美国标准/法规: FDA相关指南(如Us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SO 10993-1),药典(USP)相关章节。
- 欧洲标准/法规: EN ISO 10993系列标准(等同采用ISO),欧盟医疗器械法规(MDR),药典(EP)相关章节。
- 中国标准: GB/T 16886系列标准(等同采用ISO 1099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
综上,非植入医疗器械部件的通用要求检测是一个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和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与技术的系统工程,必须严格依据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产品的安全有效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制造商需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就启动生物相容性评价计划,并根据接触性质和接触周期选择合适的测试矩阵和终点。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