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假丝酵母)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3 19:40:50 更新时间:2025-06-09 16:38: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3 19:40:50 更新时间:2025-06-09 16:38: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假丝酵母(Candida)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皮肤、口腔、肠道及阴道等部位。正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与微生物群维持平衡,假丝酵母不会引发疾病。但在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下,假丝酵母可能过度增殖并引发感染,称为念珠菌病。临床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口腔念珠菌病、阴道炎、侵袭性念珠菌血症等,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播散性感染。因此,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明确感染类型、指导抗真菌治疗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考虑进行检测:1)口腔黏膜白色伪膜伴灼痛(鹅口疮);2)外阴瘙痒、豆腐渣样阴道分泌物;3)不明原因发热伴多器官功能障碍(尤其ICU患者);4)皮肤皱褶处红斑、糜烂;5)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治疗者出现新发感染征象。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肿瘤患者及器官移植受者。
1. 直接镜检法:采集病灶分泌物或体液样本,经10% KOH处理后镜检,发现假菌丝或芽生孢子可初步诊断。该方法快速简便,但灵敏度约60-70%,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2. 真菌培养:将样本接种于沙氏培养基,观察典型乳白色酵母样菌落形成,结合显色培养基可区分白色念珠菌与其他菌种。培养法被视为"金标准",但耗时3-7天,且需排除定植可能。
3. 分子生物学检测:采用PCR技术检测真菌DNA,可快速鉴别念珠菌属及具体菌种(如C. albicans、C. glabrata等),灵敏度>95%。特别适用于血液、脑脊液等无菌部位样本的早期诊断。
4. 血清学检测:检测β-D-葡聚糖(G试验)或甘露聚糖抗原,对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断特异性达80%,但需注意假阳性可能(如血液透析患者)。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样本:阴道拭子(采集侧壁分泌物)、口腔拭子(伪膜边缘)、血液(需多次采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采集时需注意:1)阴道样本应在未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采集,避开月经期;2)血液培养建议同时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3)痰液样本需排除口腔污染可能。所有样本应在2小时内送检,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
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分析:1)黏膜/皮肤样本检出假丝酵母可能为定植或感染,需观察菌丝形态及数量;2)血液或无菌体液培养阳性具有确诊价值;3)G试验连续两次>80pg/ml提示侵袭性感染可能。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特别是对于已使用抗真菌药物或采样不当的情况,建议重复检测或联合多种方法验证。
对于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建议在治疗结束后1周及1个月复查真菌培养。侵袭性感染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清学指标及血液培养,评估抗真菌治疗效果。预防措施包括控制基础疾病、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维持局部微生态平衡等。高危人群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氟康唑,但需警惕耐药菌株产生。
随着质谱技术和二代测序的应用,假丝酵母检测正朝着快速分型、耐药基因分析的方向发展。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检测组合,实现精准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有效降低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