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盒(IFCC法)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8 16:39:37 更新时间:2025-04-17 16:39:3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8 16:39:37 更新时间:2025-04-17 16:39:3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是临床评估肝功能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其在肝脏、心肌和骨骼肌中广泛存在,尤以肝细胞含量最高。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酶活性显著升高。因此,ALT检测被广泛应用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肝胆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推荐方法的ALT测定试剂盒,因其标准化程度高、结果可比性强,已成为全球医疗机构的首选检测方案。
本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血清或血浆中ALT的酶活性测定,通过定量分析样本中ALT催化L-丙氨酸与α-酮戊二酸转氨基反应的速率,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检测结果以单位/升(U/L)表示,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男性9-50 U/L,女性7-35 U/L,具体需结合实验室建立的参考区间。
IFCC法ALT检测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常用设备包括:
1. 日立7180/7600系列生化分析仪
2. 罗氏Cobas系列分析系统
3. 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
仪器需具备37℃恒温控制、340nm波长检测能力,并支持动力学法测量吸光度变化率。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性能验证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IFCC法采用优化的反应体系:
• 反应温度:37℃±0.1℃
• 主波长:340nm(NADH吸收峰)
• 反应方向:正向反应(ALT催化生成丙酮酸)
• 试剂组成:含L-丙氨酸、α-酮戊二酸、NADH、LDH等成分
检测过程包括样本与试剂预孵育、启动反应、连续监测吸光度变化等步骤,通过计算ΔA/min值转换为酶活性单位。
检测过程严格遵循IFCC 2002年修订版标准(Clin Chem Lab Med 2002;40:718-724),关键质控要点包括:
1. 校准品采用国际参考物质(如ERM-AD455)
2. 每日运行两个浓度质控品(正常值与病理值)
3. 允许总误差≤20%(基于生物学变异数据)
4. 试剂空白吸光度≥1.2(340nm,1cm光径)
实验室需定期参加CAP、CNAS等权威机构的能力验证项目,确保检测系统的溯源性。
IFCC法相较于传统赖氏法的核心优势体现在:
• 精密度更高(CV<3%)
• 线性范围拓宽至5-500 U/L
• 抗干扰能力强(胆红素<25mg/dL时不影响结果)
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溶血(红细胞ALT活性为血清3-5倍),样本在2-8℃可稳定保存3天,反复冻融会导致酶活性下降10%-15%。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