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8 20:41:17 更新时间:2025-04-17 20:41:1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8 20:41:17 更新时间:2025-04-17 20:41:1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金属材料及制品作为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如锅具、餐具、罐头容器等),其安全性直接影响食品质量与消费者健康。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 4806.9-2016)明确规定了金属材料及制品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旨在通过科学检测手段控制重金属迁移、耐腐蚀性等关键指标,确保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依据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及制品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重金属迁移量(铅、镉、砷、汞、铬、镍等)
2. 总迁移量(4%乙酸模拟物中非挥发性物质总量)
3. 感官测试(色泽、异味等)
4. 化学成分分析(合金成分符合性)
5. 物理性能测试(耐腐蚀性、抗粘附性等)
检测过程中需使用精密仪器设备: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用于痕量重金属检测
-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特定金属元素
- 迁移试验箱模拟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物质迁移
- 电化学工作站评估材料耐腐蚀性能
- 精密天平(0.1mg精度)进行总迁移量测定
检测方法严格遵循标准流程:
1. 迁移试验:采用4%乙酸溶液在70℃下浸泡2小时,模拟酸性食品接触环境
2. 感官评价:通过目视观察和嗅觉判断制品浸泡液是否出现异常变化
3. 化学分析:使用ICP-MS/AAS检测迁移液中的重金属含量
4. 耐腐蚀测试:通过盐雾试验或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评估材料耐蚀性
5. 总迁移量测定:蒸发残留法测定非挥发性物质总量
现行标准体系包含:
- 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
- GB 31604.1-201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 GB 5009.156-201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预处理方法》
检测限值要求严格,例如铅迁移量≤0.01mg/dm²,铬迁移量≤0.4mg/dm²,镍迁移量≤0.1mg/dm²,总迁移量≤10mg/dm²。
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流程和精准的仪器分析,可有效评估金属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安全性,为食品产业链提供可靠的质量保障,同时促进金属加工技术的持续改进与创新。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