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类保健食品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8 20:52:22 更新时间:2025-04-17 20:52:2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8 20:52:22 更新时间:2025-04-17 20:52:2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高血压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降压类保健食品逐渐成为市场热点。这类产品宣称通过天然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皂苷类、多肽等)辅助调节血压,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需通过科学检测严格验证。由于保健食品直接关联消费者健康,检测工作不仅需确保有效成分含量达标,还需排除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药物(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及微生物超标等风险。因此,建立系统性、规范化的检测流程对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检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1. 功效成分检测:包括芦丁、葛根素、山楂酸等植物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以及肽类、多糖等功能性物质的含量测定;
2. 安全指标检测:涵盖铅、砷、汞等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有机磷、拟除虫菊酯),以及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滥用情况;
3. 非法添加筛查:重点检测化学降压药(如利血平、氢氯噻嗪)的违法添加,使用LC-MS/MS等高精度仪器进行痕量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用于黄酮类、皂苷类物质的分离定量,检测限可达0.01μg/mL;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农药残留及挥发性非法添加物,精确度达ppb级;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重金属检测灵敏度高达0.1μg/kg;
-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通过ATP生物荧光法在2小时内完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项目的检测。
典型检测流程包括:
1. 样品前处理:采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SPE)等技术分离目标物;
2. 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标准品比对和质谱库检索确认成分,使用外标法/内标法计算含量;
3. 方法验证:按照《中国药典》要求验证精密度(RSD<5%)、回收率(85%-115%)及检测限。
- GB 1674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规定感官、理化及污染物限量指标;
-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检测指南》:明确西药成分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 SN/T 3853-2014 出口保健食品中黄酮类检测:规范槲皮素、山奈酚等成分的HPLC检测流程;
- 2023年新版《保健食品备案可用辅料目录》:新增辅料兼容性检测要求,防止成分相互作用影响功效。
当前检测技术正向智能化、高通量发展:生物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监测功效成分释放效率,近红外光谱(NIRS)结合AI算法实现原料快速筛查,区块链技术用于检测数据溯源管理。同时,针对新型降压肽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开发(如MALDI-TOF质谱分析)正成为研究热点。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