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总砷(以As计)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9 08:53:06 更新时间:2025-04-18 08:53:0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9 08:53:06 更新时间:2025-04-18 08:53:0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砷(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类金属元素,常见于岩石、土壤、水体和生物体内。由于其毒性显著,尤其是无机砷化合物(如三氧化二砷)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物,因此砷的检测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医药卫生等领域至关重要。总砷(以As计)是指样品中砷元素的总含量,包括无机砷和有机砷(如砷甜菜碱、砷胆碱等)。其中,无机砷的毒性远高于有机砷,因此通过检测总砷含量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态,可评估样品的潜在危害。
总砷检测的核心目标是测定样品中砷的总量,通常以“mg/kg”或“μg/L”为单位表达。检测对象涵盖食品(如大米、海产品)、饮用水、土壤、药品、化妆品及工业原料等。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2-2022),大米中无机砷的限量为0.2 mg/kg,饮用水中总砷限量为10 μg/L。不同行业对砷的限量要求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标准进行判定。
现代检测技术中常用的仪器包括:
1.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实现痕量砷的测定,灵敏度高(检出限可达0.01 μg/L);
2.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结合氢化物发生器(HG-AAS),适用于液体样品中砷的快速分析;
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多元素同时检测,精度极高(检出限低至0.001 μg/L),适合复杂基质样品;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银盐法或砷斑法进行比色测定,操作简便但灵敏度较低。
主流的检测方法包括:
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HG-AFS):样品经酸消解后,砷被还原为砷化氢气体,通过原子荧光检测;
2. 银盐法:利用砷与银盐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通过比色定量;
3. 砷斑法:传统半定量方法,通过砷与溴化汞试纸反应显色,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
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直接测定样品消解液中的总砷含量,适用于高精度要求。
国内外相关标准体系完善,主要依据包括:
1. 国家标准:GB 5009.11-2014《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金属指标》;
2. 国际标准:AOAC 986.15(谷物中砷检测)、ISO 17294-2(水质-ICP-MS法);
3. 行业标准:EPA 7063(土壤中砷的原子吸收法)、药典方法(如USP <211>对药品砷盐限量的规定)。
总砷检测需根据样品类型、检测目的及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标准。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能实现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检测,但需注意样品前处理(如消解、形态分离)的规范性,并定期通过质控样和加标回收实验验证结果可靠性。通过科学检测和严格监管,可有效控制砷污染风险,保障公众健康与生态安全。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