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冻)肉类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9 14:55:40 更新时间:2025-04-18 14:55:4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19 14:55:40 更新时间:2025-04-18 14:55:4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鲜肉及冻肉作为人类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随着食品工业化进程加快,肉类从养殖、屠宰、加工到流通环节均存在微生物污染、药物残留、掺假造假等风险。为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建立了严格的鲜(冻)肉类检测体系,涵盖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污染物残留等核心项目。监管部门通过系统性检测,可有效发现注水肉、病害肉、抗生素超标等问题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鲜(冻)肉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
1. 感官检测:通过目测、触诊判断肉质色泽、黏度、弹性是否符合新鲜肉特征,识别异常斑点或异味
2. 理化指标:检测挥发性盐基氮(TVB-N)反映腐败程度,测定水分含量排查注水肉,检测亚硝酸盐等添加剂残留
3. 微生物检测:重点监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
4. 污染物检测:检测重金属(铅、镉、砷)、兽药残留(β-受体激动剂、抗生素)、违禁添加物(克伦特罗)等
现代肉类检测采用多种先进技术手段:
• PCR技术:快速检测肉类掺假及致病微生物DNA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精确分析兽药残留和添加剂成分
• 酶联免疫法(ELISA):筛查β-受体激动剂等非法添加物
• 近红外光谱技术:非破坏性快速检测水分和蛋白质含量
•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通过ATP生物发光法实现微生物污染即时筛查
我国鲜(冻)肉检测严格执行以下标准:
1. GB 270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畜、禽产品》
2. GB 2762-202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3. GB 31650-2019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4. NY/T 2078-2021 畜禽肉水分限量标准
5. SN/T 5643-2023 进出口肉类检验检疫规程
国际方面参考ISO 16140微生物检测方法系列标准、欧盟EC No 2073/2005微生物标准等国际规范。检测机构需通过CMA认证,确保检测结果的法律效力。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