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式热量分配表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0 01:50:05 更新时间:2025-04-19 01:50:0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0 01:50:05 更新时间:2025-04-19 01:50:0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电子式热量分配表作为现代供暖系统中关键的计量设备,主要用于测量和分配建筑物内各用户的热能消耗。随着我国供热计量改革的推进,其检测工作已成为保障计量公平性、维护用户权益的重要技术手段。该设备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实时采集数据,结合算法计算热量分配值,检测过程需覆盖功能、精度、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等多个维度,以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的可靠性与合规性。
1. 基本功能验证:包括数据采集完整性、显示屏清晰度、按键响应能力等基础功能测试;
2. 计量精度检测:在不同温度梯度(0-90℃)和流量范围(0.6-2.5m³/h)下验证计量误差;
3. 环境适应性测试:包含高温(+55℃)、低温(-25℃)、湿热(95%RH)等极端条件下的运行稳定性;
4. 通信性能评估:检查M-Bus、LoRa等通讯协议的信号传输质量与数据完整性;
5. 安全防护检测:涉及电磁兼容(EMC)、防拆报警、电压浪涌等安全项目。
检测过程严格遵循阶梯式验证原则:
1. 功能测试采用标准热源模拟装置,通过对比实际值与显示值的偏差进行校准;
2. 精度检测使用高精度恒温槽(±0.1℃)和标准流量发生器,按JJG 225-2001规程进行多点校准;
3. 环境试验在可编程气候箱中完成,执行GB/T 2423系列标准规定的温度循环测试;
4. 通信性能通过专业协议分析仪检测,需满足EN 13757-3规定的数据传输要求;
5. 安全性检测包含61000-4-5标准规定的8/20μs雷击浪涌测试。
国内检测主要依据:
• GB/T 32224-2015《热量表》
• CJ/T 362-2019《热量分配表技术条件》
国际标准参照:
• EN 834:2013(住宅用热分配装置)
• OIML R75:2002(热能表国际建议)
检测机构需通过CMA认证,检测报告应包含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要求的全部项目,检测周期通常为7-15个工作日。
合格设备需满足:
• 计量精度等级达到2级(误差≤3%)
• 环境试验后功能无异常,数据存储完整率≥99.9%
• 通信误码率<0.01%
• 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防尘防水)
检测机构应出具包含原始数据、设备照片、测试曲线的完整报告,并附有CNAS/ILAC国际互认标识,确保检测结果的全球认可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