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0 11:57:25 更新时间:2025-04-19 11:57:2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0 11:57:25 更新时间:2025-04-19 11:57:26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二氧化钛(TiO₂)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国际编码E171),因其优异的增白、遮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糖果、巧克力、乳制品、烘焙食品等加工食品中。近年来,随着对其安全性的科学争议加剧,尤其是欧盟于2022年全面禁止食品级二氧化钛的使用,各国对二氧化钛的检测要求日趋严格。检测工作需重点关注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粒径分布及杂质含量,以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1. 含量测定:检测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总量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的最大使用限量(中国GB 2760规定为10g/kg)
2. 粒径分析:鉴别是否含有纳米级颗粒(<100nm),欧盟EFSA指出纳米颗粒可能具有生物蓄积性
3. 晶型鉴定:区分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前者光催化活性更高可能产生自由基
4. 重金属检测:包括铅、砷、汞等杂质含量是否符合食品级标准
5. 迁移性测试:评估其在食品储存过程中的释放特性
1. 分光光度法(UV-Vis)
通过测定二氧化钛在紫外-可见光区的特征吸收峰(约410nm)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快速筛查。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可精准测定钛元素含量,检测限低至0.01mg/kg,结合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
3. X射线衍射(XRD)
通过特征衍射峰识别晶型结构,同时可进行半定量分析,是判定锐钛矿/金红石比例的核心方法。
4. 动态光散射(DLS)
结合透射电镜(TEM)用于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检测,可识别粒径<100nm的微粒。
5. 拉曼光谱法
通过特征振动峰(约144cm⁻¹)实现无损检测,特别适用于含二氧化钛涂层的食品包装材料分析。
中国标准
-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GB 1886.34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氧化钛》
国际标准
- ISO 18473-3:2018 功能性填料规范(食品级二氧化钛)
- FDA 21 CFR 73.575 美国食品级二氧化钛纯度要求
- EC No 1333/2008 欧盟食品添加剂法规(2022年起禁用)
方法标准
- GB 5009.246-2016 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
- AOAC 990.05 食品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
- EN 17156:2018 化妆品中纳米材料的测试方法(可参照适用)
当前检测面临食品基质干扰(如蛋白质、油脂的掩蔽效应)、纳米颗粒的分离鉴定、痕量分析灵敏度等挑战。未来将更多采用联用技术(如HPLC-ICP-MS)、人工智能辅助光谱分析等创新方法,同时向原位检测、快速筛查等方向发展,以应对全球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需求。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