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原检查法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2 00:05:22 更新时间:2025-04-21 00:05:2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2 00:05:22 更新时间:2025-04-21 00:05:22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热原检查法是药品、医疗器械及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一项关键的安全性检测项目,主要用于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可引起人体发热反应的致热物质(即热原)。热原通常来源于细菌内毒素、微生物代谢产物或其他高分子物质,其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发热、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热原检查是确保药品和医疗产品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广泛应用于注射剂、生物制品、植入性器械等领域。
热原检查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方法识别并量化样品中的热原活性,确保其含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检测方法从传统的家兔法发展到更灵敏、高效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检测仪器和标准体系也日益完善。以下将重点解析热原检查的检测项目、仪器、方法及标准。
热原检查的主要检测对象包括以下两类:
1. 细菌内毒素:主要来源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是热原的主要成分;
2. 非内毒素热原:如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真菌成分或某些化学物质。
检测需关注样品的极限耐受浓度、干扰试验验证及定量分析,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现代热原检查依赖高精度仪器完成,常用设备包括:
1. 鲎试剂光度仪:用于动态浊度法或显色基质法检测细菌内毒素;
2. 恒温水浴箱:提供稳定的反应温度(通常37±1℃);
3. 微粒计数器:验证样品溶液是否符合无微粒干扰要求;
4. 自动化分析系统:如全自动细菌内毒素检测仪,提升检测效率和重复性。
主流检测方法分为两类:
1. 家兔法(体内试验):依据《中国药典》规定,通过注射样品观察家兔体温变化,适用于复杂制剂或无法用BET法检测的样品;
2.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法)(体外试验):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的特异性反应,包括凝胶法、动态浊度法和显色法,具有灵敏度高、耗时短的优势。
检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药典及标准:
1. 《中国药典》通则1142:详细规定家兔法和BET法的操作流程及结果判定;
2. USP<85>和EP 2.6.14:国际通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
3. ISO 10993-11:针对医疗器械热原试验的标准化要求;
4. 方法验证要求:包括灵敏度确认、干扰试验及样品适用性验证。
热原检查法通过不断优化的检测技术及标准化体系,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检测人员需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方法选择及标准解读能力,确保检测结果符合法规要求,从源头控制热原污染风险。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