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3 17:04:34 更新时间:2025-05-13 19:14: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3 17:04:34 更新时间:2025-05-13 19:14: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肿瘤个体化治疗已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方向。基因突变检测是实现精准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分析患者肿瘤组织或血液样本中的特定基因变异,为靶向药物选择、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以其高灵敏度、快速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的检测工具。该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例如EGFR、KRAS、BRAF、PIK3CA等,覆盖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的驱动基因变异,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该试剂盒主要针对与肿瘤靶向治疗和耐药机制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具体项目包括: 1. EGFR基因突变(如exon19缺失、L858R、T790M等):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奥希替尼)的敏感性评估; 2. KRAS/NRAS基因突变:指导结直肠癌患者抗EGFR单抗(如西妥昔单抗)的用药选择; 3. BRAF V600E突变:支持黑色素瘤、结直肠癌患者对BRAF抑制剂的疗效预测; 4. ALK/ROS1融合基因:筛选非小细胞肺癌中克唑替尼等靶向药物的适用人群。 检测样本类型包括肿瘤组织(FFPE切片)、外周血(ctDNA)及胸腹水等体液标本,适用于初诊患者的分层治疗及复发/耐药患者的动态监测。
荧光PCR法检测依赖于以下核心仪器和技术: 1. 荧光定量PCR仪(如ABI 7500、Bio-Rad CFX96):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变化,实现突变基因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2. 高灵敏度探针设计:采用ARMS(突变阻滞扩增系统)或TaqMan探针技术,特异性区分野生型与突变型DNA; 3. 多重PCR扩增体系:可同时检测多个突变位点,减少样本消耗和检测时间; 4. 自动化核酸提取仪:确保DNA提取的纯度和稳定性,提高检测一致性。
检测流程分为四个关键步骤: 1. 样本处理与DNA提取:通过机械破碎或酶消化法从样本中释放DNA,并使用磁珠法或柱式法纯化; 2. PCR扩增反应:将DNA模板与预混试剂(含引物、探针、酶)加入反应管,设置扩增程序(通常为95℃预变性,随后40个循环的变性-退火-延伸); 3. 荧光信号采集与分析:仪器实时记录各通道荧光强度,通过阈值循环数(Ct值)判断突变是否存在; 4. 结果判读与报告:结合内参基因及质控标准,生成突变阳性/阴性报告,并提供突变丰度(如ΔCt值)信息。
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遵循以下标准: 1. 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涵盖人员培训、设备校准、试剂验证等环节; 2. 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验证:要求突变检出限(LoD)≤1%突变频率,特异性≥99%; 3. 室内质控与室间比对:每批检测需包含阳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定期参与CAP或EMQN等国际质评项目; 4. 临床验证指南:参照《NCCN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和《中国肿瘤基因检测技术规范》进行临床适用性评价。
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通过标准化、高通量的检测流程,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分子诊断工具。随着二代测序(NGS)等技术的补充应用,未来多平台联合检测将进一步提升肿瘤基因分析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最终实现“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目标。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