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电痕化指数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3 21:35:44 更新时间:2025-04-22 21:35: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3 21:35:44 更新时间:2025-04-22 21:35:4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耐电痕化指数(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 CTI)是衡量材料在电场和污染环境共同作用下抵抗导电通道形成能力的关键参数,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电子元件和绝缘材料的质量评估中。随着工业自动化与电力设备复杂度的提升,材料在潮湿、污秽或化学污染条件下的绝缘性能成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的核心指标。通过耐电痕化指数检测,可有效预判材料在高电压、高湿环境中是否易引发漏电、短路或火灾风险,从而指导材料选型、工艺优化及产品设计改进。
耐电痕化指数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
1. CTI值测定: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材料表面出现电痕化现象时的最高电压等级。
2. 材料耐漏电起痕性能:通过液滴污染试验评估材料抵抗导电通道形成的持续时间。
3. 试验后痕迹长度与形态分析:观察电痕化路径的扩展情况及材料损伤程度。
4. 材料厚度与均匀性验证:确保样品厚度符合标准要求,避免因厚度差异导致测试偏差。
耐电痕化指数检测需依赖专业设备,主要包括:
1. 耐电痕化试验机:配备可调电源、电极系统及污染液滴控制装置,如符合IEC 60112标准的测试仪。
2. 铂金电极:采用特定尺寸(通常为5mm×2mm)的电极,确保接触压力恒定。
3. 污染液配置装置:用于精确配制氯化铵(NH₄Cl)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例如0.1%浓度)。
4. 显微测量系统:用于测量电痕化痕迹长度及深度,部分设备集成高分辨率摄像头和图像分析软件。
耐电痕化指数检测遵循以下核心步骤:
1. 样品制备:切割材料至标准尺寸(通常≥15mm×15mm),确保表面平整无缺陷。
2. 电极安装:将电极对称放置在样品表面,施加(1.0±0.05)N的压力。
3. 污染液滴加:以恒定间隔(通常30秒)滴加污染液,直至发生电痕化或达到规定液滴数(如50滴)。
4. 电压梯度测试:采用阶梯升压法,从100V开始逐步提高电压,记录电痕化起始电压。
5. 结果判定:根据材料能否承受至少50滴液滴且无电痕化现象,确定其CTI等级(如CTI 600表示最高耐受600V)。
耐电痕化指数检测需严格遵循国际及行业标准,主要包括:
1. IEC 60112: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定义CTI测试的基本方法和判定准则。
2. GB/T 4207:中国国家标准,等效采用IEC 60112,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测试。
3. ASTM D3638: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侧重高压环境下的耐电痕化性能评估。
4. UL 746A:针对聚合物材料的绝缘性能要求,明确CTI值与材料应用场景的对应关系。
通过以上检测项目、仪器、方法和标准的系统实施,能够全面评估材料的抗电痕化能力,为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及长期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