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标记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4 18:34:51 更新时间:2025-05-13 19:31:4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4 18:34:51 更新时间:2025-05-13 19:31:4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放射性核素标记检测是一种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及材料科学等领域。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将放射性同位素(如14C、3H、125I等)标记到目标分子上,利用放射性衰变产生的射线信号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达10-12~10-18 mol/L)及动态范围广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痕量物质追踪和复杂体系中的代谢路径研究。
放射性核素标记检测的核心应用包括:
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标记药物分子后追踪其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ADME)过程;
2. 环境污染物监测:对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在生态链中的迁移规律进行示踪;
3. 生物大分子标记:如蛋白质、核酸的放射性标记用于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4. 工业材料分析:通过示踪技术评估材料的渗透性、吸附性等性能。
主要检测设备包括:
1. γ射线计数器:用于检测125I等发射γ射线的核素;
2. 液体闪烁计数器(LSC):专门测量β射线(如3H、14C);
3. 放射性高效液相色谱(Radio-HPLC):联用系统实现分离与检测一体化;
4. 放射自显影仪:通过感光胶片或磷屏记录放射性分布图像;
5. 加速器质谱仪(AMS):超痕量14C检测的终极手段。
典型检测流程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1. 标记物制备: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标记法将放射性核素引入目标分子;
2. 样品前处理:采用萃取、离心、层析等方法分离目标组分;
3. 信号测量:根据核素类型选择γ计数器(半衰期短核素)或LSC(低能β核素);
4. 数据分析:通过淬灭校正、本底扣除等算法计算比活度;
5. 质量控制:定期使用标准源进行仪器校准,确保计数效率稳定性。
国内外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1. ISO 13164-3:2013 水中氚活度测定标准;
2. GB/T 16145-2020 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
3. USP<821> 放射性药物质量控制规范;
4. IAEA TRS-295 放射性核素计量学导则;
5. EJ/T 1212.3-2018 环境样品中锶-90测定规范。
实验操作需严格遵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及实验室辐射安全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不超过1mSv。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