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部分使用(部分放电)后贮存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4 19:25:22 更新时间:2025-04-23 19:25:2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4 19:25:22 更新时间:2025-04-23 19:25:23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电池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长期贮存性能的可靠性成为影响产品寿命和安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电池在部分使用(部分放电)后进行贮存时,内部化学反应、自放电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能导致容量衰减、电压不稳定甚至结构损坏。因此,对部分放电后的电池进行系统的贮存检测,能够评估其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稳定性,为优化贮存条件、延长电池寿命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部分放电后贮存的电池,核心检测项目包括:
1. 容量保持率:检测贮存后剩余容量与初始容量的比例,反映电池的自放电特性。
2. 电压稳定性:观察贮存期间开路电压的变化,分析电池内部极化现象。
3. 温升特性:监控贮存环境温度对电池热管理的影响。
4. 内阻变化:评估贮存后电池内部阻抗的增加程度。
5. 外观与密封性:检查电池壳体是否变形、漏液或腐蚀。
6. 循环性能验证:贮存后重新充放电,测试电池的循环寿命是否受影响。
完成上述检测需依赖专业设备:
- 高精度充放电测试仪:用于容量和内阻的精确测量。
- 恒温恒湿试验箱:模拟不同贮存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
-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记录电压、温度数据。
- 红外热像仪:检测局部温升异常。
- 气密性检测仪:验证电池封装完整性。
具体检测流程需遵循以下步骤:
1. 预处理:将电池放电至指定SOC(如50%),静置24小时。
2. 贮存条件设置:根据标准要求设定温度(常见25°C、45°C)、湿度(通常≤60%RH)及时间(30天至6个月)。
3. 动态监测: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贮存期间的电压、温度波动。
4. 后处理测试:贮存结束后,在标准工况下进行充放电循环,对比容量和内阻变化。
5. 安全评估:进行过充、短路等安全性测试(仅限破坏性检测)。
主流检测标准包括:
- IEC 62133-2:2017:针对便携式电池的贮存安全性要求。
- 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贮存性能测试规范。
- UN38.3:航空运输锂电池的贮存振动与温度测试。
- JIS C8712:2019:规定贮存后容量衰减率应≤5%/月(25°C环境)。
行业应用中需根据电池类型(锂离子、铅酸等)和应用场景选择适配标准。
通过系统化的检测流程,可有效评估部分放电电池的长期贮存可靠性,为改进电池设计、优化贮存管理策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