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僵菌、白僵菌生物农药检验操作规程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5 19:45:29 更新时间:2025-04-24 19:45:2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5 19:45:29 更新时间:2025-04-24 19:45:2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绿僵菌(Metarhizium spp.)和白僵菌(Beauveria spp.)作为高效、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广泛应用。为确保其产品质量和生物活性,需建立科学、规范的检验操作流程。本规程围绕绿僵菌与白僵菌制剂的关键指标进行检测,涵盖活性成分含量、纯度、孢子活力、杂质控制及安全性评估等核心环节。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方法、仪器和判定标准,保障生物农药的稳定性、安全性及田间应用效果。
绿僵菌和白僵菌生物农药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 1. 有效活菌含量:单位质量/体积内活孢子数量; 2. 孢子萌发率:评估孢子的生物活性; 3. 杂菌污染率:非目标微生物的污染控制; 4. 理化指标:pH值、水分含量、悬浮率等; 5. 毒力生物测定:对靶标害虫的致死效果验证; 6. 安全性检测: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的影响评估。
主要使用的仪器包括: - 显微镜(配备血球计数板)用于孢子计数; - 恒温培养箱(设定25-28℃)用于孢子萌发实验; - 无菌操作台(百级洁净度)保障微生物检测环境; - 高压灭菌锅用于培养基灭菌; - 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辅助活菌量评估); - PCR仪及电泳系统(分子生物学鉴定菌种纯度)。
1. 有效活菌含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将样品梯度稀释后涂布于选择性培养基,28℃培养3-5天,统计菌落形成单位(CFU/g)。
2. 孢子萌发率检测:配制0.05%吐温-80悬浮液,取孢子悬液涂布于载玻片,25℃湿润培养16-24小时后镜检,计算萌发孢子占比。
3. 杂菌污染分析:参照GB/T 19567.2-2023标准,通过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48小时,统计非目标菌落数,计算污染率。
4. 毒力生物测定:采用浸渍法或喷雾法处理靶标昆虫(如蝗虫、蚜虫),记录LC50和LT50值,参照NY/T 1153.6-2013标准执行。
检测过程严格遵循以下标准: - 活菌含量:≥1×10^10 CFU/g(粉剂)或≥1×10^8 CFU/mL(液剂); - 孢子萌发率:≥90%为合格; - 杂菌污染率:≤1%通过质检; - pH范围:6.0-7.5(水悬浮剂); - 毒力效价:对靶标害虫校正死亡率≥80%。
检测数据需符合《微生物农药质量评价规程》(GB/T 19567)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NY/T 2987)要求,确保生物农药的田间防效和生态安全性。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