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5 20:28:53 更新时间:2025-04-24 20:28:5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5 20:28:53 更新时间:2025-04-24 20:28:5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在凝血级联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它是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的重要前体蛋白,直接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血栓性疾病等。通过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检测,临床可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辅助诊断出血或血栓风险,并指导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该检测在术前筛查、产科监测及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主要检测以下核心指标:
1. 纤维蛋白原含量(FIB:C):通过凝固法或免疫法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正常参考范围通常为2-4 g/L。
2. 功能活性检测:评估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实际功能,尤其适用于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诊断。
3. 异常纤维蛋白原结构分析:通过电泳或质谱技术识别结构变异,辅助鉴别获得性与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疾病。
纤维蛋白原检测广泛依赖以下仪器:
-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如Sysmex CS系列、STA-R Evolution):基于凝固法原理,实现高通量、高精度检测。
- 半自动凝血仪: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操作简便但通量较低。
- 分光光度计:配合比浊法试剂盒使用,通过光密度变化定量分析。
- 酶联免疫吸附仪(ELISA):用于免疫法测定抗原含量,特异性高但耗时较长。
1. Clauss法(凝固法):国际公认的参考方法,通过加入过量凝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根据凝固时间计算浓度,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
2. PT-derived法:基于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推算纤维蛋白原含量,适用于常规筛查但易受抗凝药物干扰。
3. 免疫比浊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直接测定抗原量,可检测无功能纤维蛋白原,但需校正异常样本。
4. ELISA法:特异性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原,适用于科研和特殊病例分析。
纤维蛋白原检测需严格遵循以下标准体系:
- 国际标准:CLSI H59-A(凝固法性能验证指南)、ISO 17593(体外诊断试剂要求)
- 国内规范:WS/T 359-2011《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指南》
- 质控要求:每日运行正常和异常两个水平质控品,允许变异系数(CV)≤5%
- 校准追溯:使用WHO国际标准品(NIBSC 09/264)建立校准曲线
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盒作为凝血功能评估的核心工具,其检测质量直接影响临床决策。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如化学发光法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应用,检测灵敏度和便捷性持续提升。未来需加强标准化建设,推动POCT(床旁检测)设备的规范化使用,同时关注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整合,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