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细骨料含泥量试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7 16:20:37 更新时间:2025-04-26 16:20:3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7 16:20:37 更新时间:2025-04-26 16:20:37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天然细骨料是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含泥量作为细骨料的关键指标之一,反映了材料中黏土、粉土等杂质的存在程度。过高的含泥量会降低骨料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力,增加用水量,导致混凝土收缩增大、抗渗性下降,甚至引发开裂等质量问题。因此,通过科学试验准确检测天然细骨料的含泥量,对保障工程质量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细骨料含泥量试验的核心检测项目为“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主要依据标准包括:
1. GB/T 14684-2022《建设用砂》
2.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3. ASTM C117《细骨料中含泥量与黏土块含量的标准试验方法》
其中GB/T 14684规定Ⅰ类砂含泥量≤1.0%,Ⅱ类≤3.0%,Ⅲ类≤5.0%,具体限值需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
试验需配置以下专用设备:
1. 烘箱:控温精度±2℃,用于骨料烘干
2. 电子天平:量程≥2000g,精度0.1g
3. 标准筛:孔径1.18mm和0.075mm方孔筛
4. 淘洗容器:带排水口的金属容器(直径≥250mm)
5. 搅拌棒与虹吸管:用于悬浮物分离
所有设备须经计量检定,试验前需清洁并校准。
具体试验流程如下:
1. 取样与缩分:按规范取代表性样品,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
2. 烘干称重:将试样在105±5℃烘至恒重(m₁),精确至0.1g
3. 浸泡淘洗:将试样浸水24h后置于0.075mm筛上,反复冲洗至水清澈
4. 筛分烘干:收集筛上物于105℃烘干至恒重(m₂)
5. 结果计算:含泥量P=(m₁-m₂)/m₁×100%
试验应平行进行两次,当两次结果差值超过0.5%时需重新试验。
1. 取样时应避免表层污染,保证样品代表性
2. 淘洗过程中需控制水流速度,防止细颗粒流失
3. 环境湿度需控制在50%以下,防止试样吸潮
4. 0.075mm筛网使用前需检查破损情况,定期校准筛孔尺寸
5. 对含泥量接近限值的样品,建议采用沉降法辅助判定
通过规范的试验流程和精准的仪器操作,可有效控制天然细骨料质量。检测单位需建立完整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