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泥块含量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6 13:21:55 更新时间:2025-05-05 13:22:0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6 13:21:55 更新时间:2025-05-05 13:22:0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细集料(如天然砂、机制砂等)作为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其中,泥块含量是评价细集料洁净度与适用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泥块是指粒径小于4.75mm且经水浸洗、手捏后松散成粉状的颗粒,其存在会降低集料与胶凝材料的粘结力,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收缩增大,甚至引发裂缝。因此,通过规范的检测方法控制泥块含量,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细集料泥块含量检测的核心目标是测定试样中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黏土颗粒含量。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2022),泥块含量按质量百分比计,Ⅰ类砂应≤0.5%,Ⅱ类砂≤1.0%,Ⅲ类砂≤1.5%。该检测需严格遵循《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中规定的试验方法。
检测需配备以下专用仪器:
1. 烘箱:控温精度±5℃,温度范围105±5℃
2. 天平:量程≥1kg,感量0.1g
3. 标准筛:孔径4.75mm、1.18mm方孔筛各1只
4. 容器:带盖搪瓷盘或塑料桶,容量满足浸泡需求
5. 其他辅助工具:毛刷、搅拌棒、干燥器等
检测流程分为五步:
1. 试样制备:取代表性样品约1500g,在105℃烘箱中烘至恒重,冷却后称量(m₁)
2. 筛分处理:用1.18mm筛筛除细颗粒,保留筛上部分作为试验样品
3. 浸泡清洗:将试样浸入水中24小时后人工搓洗,直至水澄清
4. 二次筛分:用4.75mm筛过滤,收集筛上残留物并烘干称重(m₂)
5. 结果计算:泥块含量Q=(m₁-m₂)/m₁×100%,精确至0.1%
试验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 浸泡时间必须满足24小时,确保泥块充分软化
- 手工搓洗时不得破坏原粒径颗粒
- 筛分操作应规范,避免细颗粒流失
- 两次烘干称量差不得超过试样质量的0.1%
- 当检测结果超出限值时,需加倍取样复验
国际方面,ASTM C117标准采用0.075mm作为分界粒径,较国内标准更为严格;而JTG E42-2005与GB/T 14684-2022在浸泡时间、筛孔尺寸等细节上存在差异。实际检测中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择适用标准,公路工程推荐采用JTG标准,建筑工程则以国标为准。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