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7 00:20:08 更新时间:2025-05-06 00:20:0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7 00:20:08 更新时间:2025-05-06 00:20:08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指空气中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简称PM10)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PM10的监测已成为环境空气质量评估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检测可精准掌握污染分布、来源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1. 质量浓度检测:测定单位体积空气中PM10的质量(μg/m³),是评价空气质量的核心指标。
2. 粒径分布分析:监测颗粒物的粒径范围,区分PM10、PM2.5等不同粒径的占比。
3. 化学成分分析:检测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如铅、镉)、多环芳烃(PAHs)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用于溯源分析。
常用的可吸入颗粒物检测设备包括:
β射线吸收法监测仪:通过β射线衰减原理实时测定颗粒物质量浓度,适用于连续在线监测。
光散射式颗粒物分析仪:利用激光散射技术快速测量颗粒物数量及粒径分布,灵敏度高。
滤膜采样-称重系统:采用滤膜采集24小时样品后称重,是重量法检测的“金标准”,但时效性较差。
1. 重量法(标准方法):
通过大气采样泵将空气吸入滤膜,经恒温恒湿处理后称重,计算单位体积颗粒物质量。需严格遵循GB/T 15432-1995标准。
2. β射线法(自动监测):
仪器自动采集颗粒物至滤带,通过β射线衰减量换算浓度值,数据可实时传输至监测平台。
3. 光散射法(快速筛查):
适用于移动监测或应急场景,通过激光散射信号反演颗粒物浓度,需定期用标准物质校准。
国内外主要执行以下标准:
中国标准: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一级标准为50 μg/m³)。
国际标准:ISO 10473:2000规定滤膜称重法的操作规范,WHO建议PM10年均值≤20 μg/m³。
行业规范:HJ 93-2013《环境空气颗粒物采样技术要求》明确了采样器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要求。
通过以上检测体系,可系统评估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为环境治理与健康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