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酶(脲酶)活性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9 18:17:29 更新时间:2025-05-08 18:17:3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09 18:17:29 更新时间:2025-05-08 18:17:3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尿素酶(Urease)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的酶类,其核心功能是催化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尿素酶活性的检测在农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及临床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农业中,尿素酶活性与土壤氮素转化效率密切相关;在食品加工中,某些微生物(如大肠杆菌)的尿素酶活性可作为卫生安全的检测指标;而在医学领域,幽门螺杆菌的尿素酶活性是诊断胃部感染的关键依据。因此,建立准确、高效的尿素酶活性检测方法对科研和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尿素酶活性检测通常包括以下核心项目:
1. 酶活性单位(U/mg):衡量单位时间内尿素分解产物的生成量。
2. 最适反应条件:包括温度(通常30-50℃)、pH值(6.0-8.0)及反应时间(5-30分钟)。
3. 抑制剂敏感性:检测重金属离子(如Ag⁺、Hg²⁺)或特定化合物对酶活性的抑制效应。
4. 动力学参数:如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
尿素酶活性检测需依赖精密仪器,主要包括:
- 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反应产物(如氨)在特定波长(如630nm)的吸光度变化。
- 恒温水浴锅:精确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0.5℃)。
- pH计:校准反应缓冲液的酸碱度。
- 微量移液器:精确吸取样品和试剂(误差≤1%)。
- 离心机:用于分离细胞碎片或沉淀蛋白。
1. 比色法(Berthelot法)
通过检测氨与酚-次氯酸盐反应生成的蓝色吲哚酚,在630nm处测定吸光度变化。计算公式:酶活性=(ΔA×V总)/(ε×d×t×m),其中ΔA为吸光度变化,ε为摩尔消光系数,d为比色皿光程,t为反应时间,m为样品质量。
2. 电化学法
利用氨气敏电极直接检测溶液中NH₃浓度变化,响应时间快(<30秒),适合实时监测。
3. 尿素-酚红指示剂法
通过pH指示剂(酚红)的颜色变化定性判断尿素分解情况,常用于幽门螺杆菌的快速筛查。
尿素酶活性检测需遵循以下标准:
- ISO 11266:2021:土壤中酶活性测定的通用要求,规定温度控制精度≤±0.3℃。
- GB 5009.255-2016:食品中尿素酶活性的测定方法(比色法)。
- CLSI M45-A3:临床微生物学中尿素酶试验的操作规范。
- ASTM D5987-96:环境样品中尿素酶活性的标准测试方法。
实验过程中需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对照(无酶样品)、阳性对照(已知活性标准品)及重复测定(n≥3),确保相对标准偏差(RSD)≤5%。温度波动需控制在±0.5℃以内,pH值偏差不超过±0.1单位。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