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曲霉毒素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0 05:06:35 更新时间:2025-05-09 05:06: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0 05:06:35 更新时间:2025-05-09 05:06:35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赭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咖啡豆、坚果及葡萄酒等食品中。其中,赭曲霉毒素A(OTA)毒性最强,具有肾毒性、免疫抑制性和致癌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类致癌物。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因赭曲霉毒素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其检测技术已成为食品、饲料及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通过科学规范的检测手段,可有效评估食品中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
赭曲霉毒素检测主要针对以下几类目标物:
1. 赭曲霉毒素A(OTA):毒性最强的代表性物质;
2. 赭曲霉毒素B(OTB)及其衍生物;
3. 食品、饲料及环境样本中的总赭曲霉毒素含量。
检测范围涵盖谷物类(小麦、玉米等)、加工食品(咖啡、啤酒)、中药材及动物源性产品等。
现代赭曲霉毒素检测主要依赖以下仪器:
1.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荧光检测器,灵敏度高;
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适用于痕量分析和多毒素同时检测;
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快速筛查专用;
4. 免疫亲和柱净化系统:用于样本前处理中的毒素富集与纯化。
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包括:
1. 样品前处理:采用乙腈-水溶液或酸化甲醇提取,免疫亲和柱纯化;
2. 色谱分析法:HPLC法以荧光检测器在333nm激发/477nm发射波长下定量;LC-MS/MS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提高特异性;
3. 免疫学方法:ELISA试剂盒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现快速半定量检测;
4. 数据计算:采用外标法或内标法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样本中毒素浓度。
国内外主要执行以下检测标准:
1. 国际标准:ISO 15141(谷物及制品中OTA测定)、欧盟EC 1881/2006(食品中OTA最大限量);
2. 中国标准: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5009.96-2016(HPLC法检测OTA);
3. 行业方法:AOAC 2000.09(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法)、FDA检测指南。
通过结合先进仪器与标准化方法,赭曲霉毒素检测已形成从快速筛查到精准定量的完整技术体系,为全球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支撑。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