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间腐蚀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7 13:47:57 更新时间:2025-06-09 16:39:5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3-07 13:47:57 更新时间:2025-06-09 16:39:5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晶间腐蚀(Intergranar Corrosion, IGC)是金属材料因晶界区与晶粒内部成分差异引发的局部腐蚀,常见于不锈钢、铝合金、镍基合金等材料,尤其在焊接或敏化处理后易发生。本文系统解析晶间腐蚀的检测方法、评价标准及预防措施,结合ASTM、ISO、GB等标准提供技术指南。
材料 | 敏化温度范围 | 典型时间 |
---|---|---|
奥氏体不锈钢 | 450-850℃ | 1-2小时 |
铝合金5xxx系 | 60-200℃(长期暴露) | 数月-数年 |
镍基合金625 | 600-900℃ | 1-4小时 |
标准号 | 检测方法 | 适用材料 | 合格判定 |
---|---|---|---|
ASTM A262 | 草酸蚀刻、硫酸-硫酸铜 | 奥氏体不锈钢 | 无连续晶界腐蚀沟 |
ASTM G67 | 硝酸浸泡(NAMLT试验) | 5xxx系铝合金 | 质量损失≤15mg/cm² |
ISO 3651-2 | 硫酸-硫酸铁试验 | 不锈钢 | 腐蚀率≤1.2μm/h |
GB/T 4334 | 草酸法、硫酸-硫酸铜法 | 中国不锈钢标准 | 同ASTM A262 |
通过系统化检测与工艺控制,可有效抑制晶间腐蚀。建议关键承压部件(如核电管道、航空结构)定期复检,并依据《承压设备用材料晶间腐蚀敏感性评定》(JB/T 7901-2023)制定维护计划。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