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原理
抑菌环试验(Agar Diffusion Method)通过测量抗菌物质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区域大小,评估其抑菌效果。抑菌环直径与抗菌物质浓度呈正相关,常用于抗生素效价测定、抗菌剂筛选及微生物敏感性测试。
二、实验材料
-
仪器与耗材
- 无菌牛津杯(内径6mm)或滤纸片(直径6mm)
- 无菌移液器(10-100μL)及枪头
- 恒温培养箱(37℃)
- 游标卡尺或抑菌环测量仪
-
培养基与试剂
- 营养琼脂(NA)或Muller-Hinton琼脂(MHA,CLSI推荐)
- 目标菌悬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杆菌ATCC 25922)
- 待测抗菌物质(抗生素、植物提取物等)
- 无菌生理盐水(0.85% NaCl)
-
标准对照
- 阳性对照:已知浓度的标准抗生素(如青霉素10μg/mL)
- 阴性对照:溶剂(如DMSO、无菌水)
三、实验步骤
1. 菌悬液制备
- 菌种活化:挑取目标菌单菌落接种于液体培养基,37℃振荡培养12-18小时。
- 浓度调整:用麦氏比浊法(McFarland标准)调整菌液至0.5麦氏单位(约1×10⁸ CFU/mL)。
- 稀释使用:取100μL菌液加入5mL无菌生理盐水,终浓度约1×10⁶ CFU/mL。
2. 倒板与接种
- 倒底层琼脂:将15-20mL灭菌MHA倒入平板,凝固后作为底层。
- 菌液涂布:取100μL稀释菌液均匀涂布于底层琼脂表面,静置5分钟吸收多余液体。
3. 加样
- 牛津杯法:
- 无菌镊子将牛津杯轻压于琼脂表面(间距≥24mm,避免抑菌环重叠)。
- 向杯内加入50μL待测样品及对照,避免溢出。
- 滤纸片法:
- 将无菌滤纸片浸入样品溶液10分钟,沥干后贴于琼脂表面(间距同牛津杯)。
4. 培养与观察
- 预扩散:4℃静置2小时,促进样品均匀扩散。
- 培养条件:37℃倒置培养18-24小时(部分菌需调整时间,如真菌28℃培养48小时)。
5. 结果测量
- 抑菌环测量:游标卡尺测量抑菌环直径(包括滤纸片/牛津杯),精确至0.1mm。
- 数据记录:同一浓度重复3次,取平均值。
四、结果判读
-
抑菌效价计算
- 抗生素效价:参照CLSI标准,抑菌环直径与标准曲线对比(如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标准:≥29mm)。
- 相对抑菌活性:样品抑菌环直径/阳性对照直径×100%。
-
敏感性分级
- 敏感(S):抑菌环直径≥CLSI标准值(如头孢噻肟对大肠杆菌≥23mm)。
- 中介(I):环直径在CLSI标准范围临界区。
- 耐药(R):环直径<CLSI标准下限。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抑菌环模糊或双重环 |
样品扩散不均或浓度过高 |
降低样品浓度,延长预扩散时间(4℃ 4小时) |
无抑菌环 |
样品无活性或菌液过浓 |
验证菌活性(阳性对照),调整菌液至1×10⁶ CFU/mL |
抑菌环大小波动大 |
涂布不均或牛津杯密封不严 |
规范涂布手法,确保牛津杯与琼脂紧密接触 |
抑菌环边缘不规则 |
琼脂水分过多或培养温度不均 |
倒板前晾干表面水分,校准培养箱温度 |
六、注意事项
-
标准化操作
- 使用CLSI/EUCAST推荐培养基(如MHA)及标准菌株(ATCC)。
- 培养基厚度一致(4mm±0.5mm),避免影响扩散速率。
-
浓度梯度设计
- 待测样品需设梯度浓度(如100μg/mL、50μg/mL、25μg/mL),绘制剂量-效应曲线。
-
生物安全
- 操作致病菌时需在生物安全柜(BSL-2)中进行,废弃物高压灭菌处理。
-
数据可比性
- 同一批次实验使用同一批次培养基及菌悬液,减少系统误差。
七、应用场景
- 抗生素研发:评估新化合物抑菌谱及最小抑菌浓度(MIC)。
- 食品防腐剂筛选:测试天然提取物对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
- 临床药敏试验:指导感染病例的抗生素选择(如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
八、参考标准
- CLSI M02/M07:需氧菌药敏试验标准方法。
- ISO 20776-1:抗菌剂体外活性测试通用规范。
- GB 4789.43:食品微生物检验中抑菌环试验方法。
通过规范操作与精准判读,抑菌环试验可高效评估抗菌物质的生物活性,为科研与工业应用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