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钴合金(WC-Co)是硬质合金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钻探设备及耐磨部件。其检测需围绕 成分控制、物理性能、机械强度、微观结构 四大核心展开,确保材料的高硬度、耐磨性及可靠性。以下是钨钴合金检测的关键项目与技术要点:
一、成分与杂质分析
- 主元素含量
- 钨(W)与钴(Co)比例:X射线荧光光谱(XRF)或ICP-OES检测,典型配比WC-6%Co至WC-20%Co(ISO 4499-1);
- 碳(C)平衡:总碳量5.5%-6.0%(碳化钨WC中理论含碳6.13%),游离碳≤0.1%(GB/T 5124.1)。
- 杂质控制
- 金属杂质(Fe、Ni、Cr):≤0.5%(ICP-MS检测,防止脆性相形成);
- 非金属杂质(O、N):氧≤0.3%,氮≤0.05%(惰性熔融法,ASTM E1409)。
二、物理性能检测
- 密度与孔隙率
- 阿基米德法:理论密度≥14.5g/cm³(WC-10%Co),实测密度≥98%理论值(ISO 3369);
- 孔隙度:A类孔隙(≤10μm)≤0.1%,B类孔隙(10-25μm)无(ASTM B276)。
- 硬度与韧性
- 维氏硬度(HV30):WC-6%Co≥1500HV(ISO 3878);
- 断裂韧性(KIC):≥10MPa·m¹/²(三点弯曲法,ASTM B771)。
三、机械与耐磨性能检测
- 抗弯强度
- 三点弯曲试验:WC-10%Co≥2500MPa(试样尺寸5×5×35mm,ISO 3327);
- 威布尔模数:≥20(表征强度一致性)。
- 耐磨性
- 磨粒磨损测试:SiC砂纸(120目),体积磨损率≤1×10⁻⁶ mm³/N·m(ASTM G65);
- 高温硬度:800℃下硬度保留率≥70%(真空环境,ISO 14577-1)。
四、微观结构分析
- 金相组织
- WC晶粒度:平均晶粒尺寸0.5-5μm(SEM或金相显微镜,GB/T 3488);
- 钴相分布:钴池(Co Pool)尺寸≤2μm,连续网状结构(防止应力集中)。
- 缺陷检测
- X射线探伤(DR):检测内部孔隙、裂纹(分辨率≤50μm,ISO 17635);
- 超声检测(UT):C扫描成像,检测分层缺陷(灵敏度0.5mm平底孔)。
五、特殊性能测试
- 耐腐蚀性
- 盐雾试验:5% NaCl喷雾500h,质量损失≤0.1mg/cm²(ISO 9227);
- 酸碱浸泡:10% H₂SO₄/NaOH溶液24h,表面无点蚀(GB/T 10125)。
- 高温稳定性
- 热膨胀系数(CTE):4.5-5.5×10⁻⁶/℃(20-800℃,GB/T 4339);
- 高温氧化:1000℃空气暴露100h,氧化增重≤2mg/cm²(ASTM G54)。
六、检测标准与限值
检测项目 |
国际标准 |
国内标准 |
典型限值 |
成分(WC/Co) |
ISO 4499-1 |
GB/T 5124.1 |
WC-10%Co±0.5% |
维氏硬度(HV30) |
ISO 3878 |
GB/T 7997 |
≥1500HV |
抗弯强度 |
ISO 3327 |
GB/T 3851 |
≥2500MPa(WC-10%Co) |
孔隙度(A类) |
ASTM B276 |
GB/T 3488 |
≤0.1% |
七、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
问题现象 |
可能原因 |
解决方案 |
脆性断裂 |
钴含量不足或晶粒粗大 |
提高钴含量(如8%→10%),细化WC晶粒(球磨时间延长) |
耐磨性差 |
游离碳超标或钴分布不均 |
优化烧结气氛(Ar/H₂),控制碳活度 |
高温氧化严重 |
钴相氧化或WC晶界弱化 |
添加Cr₃C₂/TaC抑制剂,提升抗氧化性 |
孔隙率超标 |
压制密度不足或烧结温度低 |
提高冷等静压压力(≥300MPa),烧结温度≥1450℃ |
八、检测流程建议
- 原料验收
- WC粉末费氏粒度(FSSS)0.8-1.2μm,Co粉纯度≥99.8%(GB/T 5163)。
- 生产过程控制
- 球磨工艺:WC-Co混合时间≥48h,酒精介质防止氧化;
- 烧结监控:真空/低压烧结,实时监测收缩率(位移传感器)。
- 成品全检
- 100%硬度抽检(HV30)+ 批次抗弯强度测试(每炉3-5件);
- 金相抽检(每批次2%)+ DR无损探伤。
总结
钨钴合金检测需以 高硬度、高强度、低缺陷 为核心,重点关注:
- 成分精准:WC/Co比例、碳平衡及杂质控制;
- 工艺优化:细晶化(WC晶粒≤1μm)、均匀钴分布、高致密烧结;
- 应用适配:根据工况(切削、冲击、高温)调整Co含量与添加剂(如TiC、VC)。
建议企业依据 ISO 4499 和 GB/T 5124 系列标准,结合在线检测(如激光粒度仪、烧结收缩监控)与失效分析(SEM/EDS),构建全流程质控体系,确保硬质合金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与长寿命。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