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测目的与标准
- 核心目标
- 测定水样中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评估水体污染程度及可生化性,为污水处理、环境监测提供依据。
- 符合标准:
- 中国:HJ 505-2009(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GB 7488-87(水质 BOD₅测定方法)。
- 国际:ISO 5815(水质 BOD₅测定)、APHA 5210 B(《水和废水标准方法》)、EPA 405.1(美国环保署方法)。
二、检测原理
- 定义:BOD₅指在20℃、避光条件下,水样中微生物5天内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溶解氧量(单位:mg/L)。
- 反应式:有机物(C₆H₁₂O₆) + O₂ → CO₂ + H₂O + 微生物生物量。
三、检测设备与试剂
项目 |
要求/规格 |
设备 |
BOD培养箱(20±1℃)、溶解氧测定仪、恒温摇床、稀释瓶(300mL)、量筒、移液管 |
试剂 |
磷酸盐缓冲液(pH 7.2)、硫酸镁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接种液(活性污泥或标准菌种) |
标准物质 |
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150mg/L BOD₅值) |
四、检测步骤(稀释接种法)
1. 样品预处理
- pH调节:水样pH需在6.5-7.5之间,若超出用稀硫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 除氯处理:含余氯水样需加硫代硫酸钠(0.025mol/L)至无氯残留(淀粉-碘化钾试纸验证)。
- 温度调节:水样温度调至20±1℃。
2. 稀释倍数确定
- 预估BOD范围:根据COD或经验值选择稀释倍数(例如COD=200mg/L,稀释5倍)。
- 常用稀释梯度:0.1%、0.5%、1%、2%、5%(针对高污染水样)。
3. 样品稀释与接种
- 稀释水制备:
- 按比例混合磷酸盐缓冲液(1mL/L)、硫酸镁(0.1mL/L)、氯化钙(0.1mL/L)、氯化铁(0.1mL/L)。
- 曝气至溶解氧接近饱和(DO≈9mg/L)。
- 接种稀释水:加入2mL接种液至1L稀释水中(接种液BOD₅≤1.5mg/L)。
- 稀释操作:按选定倍数将水样与接种稀释水混合(如取10mL水样+990mL稀释水,稀释100倍)。
4. 溶解氧测定与培养
- 初始DO测定:用溶解氧测定仪测量稀释水样初始DO(D1)。
- 分装与密封:将水样分装至BOD瓶,充满不留气泡,密封避光。
- 培养:放入20℃培养箱中培养5天。
- 终末DO测定:5天后测定剩余DO(D2)。
5. 计算BOD₅值
BOD5 (mg/L)=(D1−D2)−(B1−B2)fBOD5(mg/L)=f(D1−D2)−(B1−B2)
- 参数说明:
- D1,D2D1,D2:水样初始和终末DO(mg/L);
- B1,B2B1,B2:空白样初始和终末DO(mg/L);
- ff:稀释倍数(如稀释100倍,f=0.01f=0.01)。
五、质量控制要点
- 空白试验:每批次检测需做空白对照(仅接种稀释水),确保空白DO消耗≤0.2mg/L。
- 标准物质验证:使用葡萄糖-谷氨酸标准溶液(BOD₅=198±30mg/L)验证方法准确性。
- 溶解氧校准:每日用饱和溶解氧水(20℃)校准仪器,误差≤±0.1mg/L。
- 数据有效性:终末DO≥1.0mg/L且消耗DO≥2.0mg/L,否则调整稀释倍数重测。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
原因分析 |
解决方案 |
DO消耗过低(<2mg/L) |
稀释倍数过高或微生物活性不足 |
降低稀释倍数,检查接种液活性或增加接种量 |
DO消耗过高(>9mg/L) |
稀释倍数过低或存在毒性物质 |
增大稀释倍数,预曝气去除挥发性物质 |
数据重复性差 |
稀释操作误差或温度波动 |
规范移液操作,校准培养箱温度稳定性 |
BOD负值 |
空白样污染或溶解氧测定错误 |
重新制备空白样,检查电极膜完整性 |
七、注意事项
- 样品保存:水样需4℃冷藏保存,24小时内检测;含悬浮物样品需均质化。
- 毒性抑制:含重金属或杀菌剂的水样需预处理(如螯合、稀释)。
- 接种液选择:优先使用受纳水体活性污泥,或购买标准菌种(如Polyseed®)。
通过规范操作与质量控制,BOD₅检测可准确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与污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