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Lysine)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及生物制品领域。其检测需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如营养强化、质量控制、工艺监控)选择合适方法,并关注纯度、含量及异构体分析。以下是赖氨酸检测的核心项目及技术方案。
一、检测对象与场景
- 食品与保健品:婴幼儿配方奶粉、蛋白粉中的赖氨酸含量(营养标签合规性);
- 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中赖氨酸含量(DLY平衡,GB/T 18246);
- 医药原料:L-赖氨酸盐酸盐的纯度及杂质控制(《中国药典》标准);
- 生物发酵液:赖氨酸发酵生产中产物浓度监控(工艺优化)。
二、核心检测项目
-
总赖氨酸含量
- 适用场景:蛋白质水解物(如水解植物蛋白)中赖氨酸总量测定。
- 前处理:酸水解(6M HCl,110℃×24h)→中和→过滤。
-
游离赖氨酸
- 检测对象:未水解样品(如液态奶、饲料),直接测定可利用氨基酸。
- 前处理:去蛋白(磺基水杨酸沉淀法)、离心过滤。
-
D/L-异构体分析
- 意义:D-赖氨酸无生物活性,需控制其比例(如药典要求D-型≤0.5%)。
- 方法:手性色谱柱分离(HPLC或UPLC)。
-
杂质与降解产物
- 关注物质:鸟氨酸、精氨酸(合成工艺残留)、焦谷氨酸(高温降解产物)。
三、常用检测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色谱条件:
- 色谱柱:C18柱(如Agilent ZORBAX SB-Aq,4.6×250 mm);
- 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
-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UV 210 nm)或荧光检测器(衍生化后)。
- 衍生化试剂:邻苯二甲醛(OPA)、芴甲氧羰酰氯(FMOC-Cl)。
- 标准:GB 5009.124-2016(食品中氨基酸测定)。
-
氨基酸分析仪(离子交换色谱)
- 原理:基于离子交换柱分离,茚三酮柱后衍生,可见光检测(570 nm)。
- 优势:高通量、多氨基酸同步检测(AOAC 994.12)。
-
分光光度法
- 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
- TNBS与赖氨酸ε-氨基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检测420 nm吸光度;
- 干扰因素:其他伯胺类物质(需配合沉淀法去杂)。
- 酶联法(ELISA):
- 特异性抗体标记,适用于复杂基质(如发酵液)快速检测。
-
近红外光谱(NIRS)
- 应用:饲料生产中赖氨酸含量的在线快速预测(需建立模型)。
四、样品前处理要点
-
食品/饲料样品:
- 固体样品:粉碎过60目筛,均质后称样;
- 液体样品:离心去除悬浮物,必要时稀释。
-
蛋白水解物:
- 酸水解:6M HCl、110℃真空水解24小时,冷却后调pH至中性;
- 酶水解: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水解(适用于热敏感样品)。
-
去干扰处理:
- 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质(游离赖氨酸检测);
- 固相萃取(SPE)去除色素、脂类干扰(如饲料中植酸)。
五、质量控制与标准物质
-
标准品选择:
- L-赖氨酸标准品(纯度≥99%,USP级);
- 内标物:正亮氨酸(Norleucine,用于HPLC定量校正)。
-
方法验证:
- 线性范围:0.1~100 μg/mL(R²≥0.999);
- 加标回收率:85%~110%;
- 精密度:RSD≤5%(同一样品6次重复)。
-
认证参考物质(CRM):
- NIST SRM 3230(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氨基酸含量);
- ERM®-BD001(饲料中赖氨酸标准物质)。
六、应用案例
-
饲料添加剂检测(GB/T 18246-2019):
- 样品前处理:酸水解→过滤→HPLC分析;
- 关键指标:总赖氨酸≥78.5%(以干基计)。
-
药品纯度检测(《中国药典》2020版):
- 检测项目:L-赖氨酸盐酸盐含量(≥98.5%)、D-异构体限量(≤0.5%);
- 方法:手性HPLC(Chiralpak ZWIX(+)柱)。
-
发酵过程监控:
结论
赖氨酸检测需根据基质复杂性和检测目的选择方法:
- 高精度定量:优先采用HPLC或氨基酸分析仪;
- 快速筛查:分光光度法或NIRS;
- 异构体分析:手性色谱法。 生产企业应结合GB、AOAC或药典标准,严格把控前处理与仪器校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满足食品营养强化、饲料配方优化及药品质量控制需求。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