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碳酸酯混合物)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22:39:03 更新时间:2025-05-13 21:33:3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22:39:03 更新时间:2025-05-13 21:33:3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安全性。碳酸酯混合物是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电解液体系,主要由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等有机溶剂和锂盐(LiPF6等)组成。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解液质量的检测要求日益严格。合格的电解液需要满足纯度、水分含量、酸值、金属离子含量等多项指标要求,任何一项指标不合格都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严格的电解液检测是确保电池组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此外,电解液检测对于研发新型电解质体系、优化电池配方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电解液(碳酸酯混合物)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1) 主要成分含量分析(EC、DMC、EMC等溶剂比例);2) 水分含量(ppm级);3) 酸值(mgKOH/g);4) 金属杂质含量(Na、K、Fe、Ni、Cu等);5) 阴离子含量(F-、PF6-等);6) 电导率;7) 色度;8) 密度;9) 闪点;10) 不挥发物含量。检测范围覆盖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出厂检验全过程,确保电解液从原料到成品全流程的质量一致性。
电解液检测需要多种精密仪器:1) 气相色谱仪(GC)用于溶剂组分分析;2) 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KF)检测微量水分;3) 离子色谱仪(IC)分析阴离子含量;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金属杂质;5) pH计和滴定仪测定酸值;6) 电导率仪测量电解液导电性能;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色度;8) 密度计测量密度;9) 闪点测试仪;10) 恒温干燥箱用于不挥发物测定。所有仪器均需定期校准,确保测量准确性。
标准检测流程包括:1) 样品前处理:在干燥环境下取样,避免空气接触;2) 气相色谱分析:采用DB-624等专用色谱柱,内标法定量;3) 水分测定:卡尔费休库仑法,检测限可达1ppm;4) 金属离子分析:样品经适当稀释后ICP-MS直接测定;5) 阴离子检测:离子色谱法,使用AS11-HC等分析柱;6) 酸值测定:电位滴定法,以KOH标准溶液滴定;7) 电导率测量:使用四电极法电导率池;8) 色度检测:铂钴比色法;9) 密度测定:振荡管式密度计;10) 不挥发物:105℃恒重法。每个项目需平行测定三次取平均值。
电解液检测主要参考以下标准:1) GB/T 33807-2017《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2) QC/T 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3) IEC 62620:2014《工业用二次锂离子电池》;4) UL 1642《锂电池安全标准》;5) JIS C8714:2007《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6) ASTM D6806-02《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标准指南》。这些标准对电解液的各项性能指标给出了明确的限值要求和测试方法,是检测工作的重要依据。
合格电解液的评判标准:1) 主要溶剂含量与标称值偏差不超过±1%;2) 水分含量≤20ppm;3) 酸值≤50mgKOH/g;4) 单个金属杂质含量≤1ppm,总量≤5ppm;5) F-含量≤50ppm;6) 电导率(25℃)在6-12mS/cm范围;7) 色度≤50铂钴单位;8) 密度偏差不超过标称值的±0.5%;9) 闪点≥70℃;10) 不挥发物含量≤0.005%。任何一项指标超出限值,该批次电解液判定为不合格,不得用于电池生产。检测报告应包含所有项目的实测数据、检测方法和判定结论。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