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1 15:09:24 更新时间:2025-04-20 15:11: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4-21 15:09:24 更新时间:2025-04-20 15:11: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人体呼吸道和肠道中,可引发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及医院获得性感染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菌株(如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流行,其检测在临床诊断、感染控制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免疫缺陷患者群体及长期住院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致死率和治疗难度显著增加。通过精准检测,可指导抗生素合理使用、遏制院内传播,并为耐药性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涵盖以下核心项目: 1. 菌种鉴定:通过形态学、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菌株; 2. 耐药性检测:检测对β-内酰胺类(如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的敏感性; 3. 毒力基因分析:检测与荚膜多糖(rmpA、magA)、铁载体(iroN、iutA)相关的基因; 4. 分子分型:用于流行病学溯源,如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或全基因组测序(WGS)。 检测范围包括临床标本(痰液、血液、尿液等)、环境样本(医疗器械、医院表面)及耐药性监测网络数据。
检测过程中需配备以下关键设备: 1. 微生物培养系统:包括CO2培养箱、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 2. 自动化药敏分析仪:如VITEK® 2 Compact、PhoenixTM系统; 3. 分子检测平台:实时荧光PCR仪(检测耐药基因blaKPC、blaNDM等)、基因测序仪; 4. 质谱仪:MALDI-TOF MS用于快速菌种鉴定; 5. 生物安全柜:确保实验操作符合生物安全要求。
标准检测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1. 样本采集与预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采集标本,痰液需经匀浆液化处理; 2. 分离培养:接种于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35℃培养18-24小时,观察典型菌落特征(黏液型菌落); 3. 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生化反应(吲哚试验阴性、尿素酶阳性)结合MALDI-TOF MS或分子探针确认菌种,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或纸片扩散法(CLSI标准)进行药敏分析; 4. 分子检测:针对耐药基因(如blaKPC、blaOXA-48)及毒力因子进行PCR或测序验证。
检测需遵循以下国际与国内标准: 1. CLSI M100: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药敏试验指南; 2. EUCAST: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标准; 3. WS/T 497-2017:《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诊断标准》(中国卫生行业标准); 4. 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 5. 多重耐药菌防控技术指南: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医院感染防控规范。
结果判读需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数据: 1. 阳性判定:同一标本中分离出纯培养或优势菌,且符合菌种鉴定特征; 2. 药敏结果分级:根据CLSI折点分为敏感(S)、中介(I)、耐药(R),碳青霉烯类MIC≥4 μg/mL或抑菌圈直径≤19 mm提示耐药; 3. 耐药基因报告:检测到blaKPC、blaNDM等基因需立即启动多重耐药菌防控流程; 4. 毒力风险评估:高黏液表型(黏液拉丝试验阳性)或携带rmpA/magA基因提示高毒力株(hvKP),需警惕侵袭性感染风险。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