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膜色谱介质分离真实料液中单抗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13:54:56 更新时间:2025-05-13 21:29:4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2 13:54:56 更新时间:2025-05-13 21:29:44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单克隆抗体(单抗)作为生物制药领域的重要产品,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单抗生产过程中,从复杂的真实料液(如细胞培养上清)中高效分离纯化目的抗体是关键的工艺环节。亲和膜色谱技术因其高选择性、高通量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已成为单抗分离纯化的主流技术之一。对亲和膜色谱介质分离效果的准确检测,直接关系到单抗产品的纯度、收率和生产成本,是生物制药工艺开发和质控的重要环节。该检测技术可应用于生物制药企业的工艺开发、生产监控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分离材料性能评价,对于优化分离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检测主要包含以下项目:1)亲和膜色谱介质对抗体的动态结合容量测定;2)料液中单抗的纯度分析;3)分离过程中杂蛋白的去除率;4)抗体回收率测定;5)膜色谱介质的重复使用稳定性评估。检测范围涵盖各种商品化或自制的亲和膜色谱介质(如Protein A、Protein G或仿生配基修饰的膜介质),适用于CHO细胞、杂交瘤细胞等不同表达系统产生的单抗料液。
检测过程需要使用以下主要仪器设备:1)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配备紫外检测器);2)AKTA纯化系统或类似的中试规模层析系统;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SDS-PAGE电泳系统;5)酶标仪(用于BCA等蛋白定量检测);6)pH计和电导率仪;7)恒流泵和在线UV监测系统;8)0.22μm无菌滤膜和过滤装置;9)电子天平(精确至0.1mg)。其中HPLC系统建议配置适合单抗分析的色谱柱(如尺寸排阻色谱柱SEC或反相色谱柱)。
标准检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预处理:将真实料液离心(10,000×g,15min)后过0.22μm滤膜去除颗粒物;2)系统平衡:用平衡缓冲液(如20mM PBS,pH7.4)平衡亲和膜色谱柱至基线稳定;3)上样吸附:以优化流速上样处理后的料液,记录穿透曲线;4)淋洗:用平衡缓冲液洗除非特异性吸附的杂蛋白;5)洗脱:采用梯度或阶梯洗脱(如pH3.0甘氨酸缓冲液)收集抗体峰;6)在线监测280nm处紫外吸收;7)收集样品后立即用中和缓冲液调节pH;8)对洗脱峰进行纯度、浓度和活性分析。整个过程中需记录流速、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
本检测遵循的主要技术标准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关于生物制品纯度和含量测定的相关规定;2)ICH Q6B对生物技术产品纯度检测的要求;3)ISO 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4)美国药典USP<1046>关于生物层析系统验证的指南;5)ASTM E2963-15关于色谱介质性能评价的标准方法;6)行业通用的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规范。对于治疗用单抗产品,还需符合FDA和EMA关于工艺相关杂质去除的监管要求。
检测结果的评判主要基于以下指标:1)动态结合容量(DBC)应≥20mg单抗/mL介质(在10%穿透时);2)单抗纯度:经SDS-PAGE和HPLC-SEC分析,主峰纯度应≥95%;3)宿主细胞蛋白(HCP)残留:<100ppm;4)抗体回收率:≥85%;5)Protein A配基脱落:<10ng/mg抗体;6)介质重复使用稳定性:经10次循环后DBC下降应<15%。对于特定治疗用途的单抗,可能还需满足额外的内毒素(<5EU/mg)和DNA残留(<10ng/dose)标准。所有检测数据需进行统计学处理,RSD应控制在5%以内。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