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检测:技术进展与核心检测项目
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胞外囊泡(直径约30-150 nm),携带蛋白质、核酸(如mRNA、miRNA、lncRNA)、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通讯、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兴起,外泌体检测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将重点解析外泌体检测的核心项目及其应用。
一、外泌体检测的基础:分离与鉴定
在检测外泌体特定成分之前,需确保样本的纯度和完整性。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
- 超速离心法(金标准,但可能混杂其他囊泡)
- 尺寸排阻色谱法(高纯度但低通量)
- 聚合物沉淀法(操作简便但杂质较多)
- 微流控技术(新兴方法,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鉴定方法通常包括:
- 透射电镜(TEM):观察外泌体的典型“杯状”形态。
- 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测定粒径分布(30-150 nm)。
- Western Blot:检测标志蛋白(如CD9、CD63、CD81、TSG101)。
二、外泌体检测的核心项目
1. 物理特性检测
- 粒径与浓度:通过NTA或动态光散射(DLS)定量分析。
- 表面电荷:Zeta电位测定,影响外泌体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
- 形态学分析:TEM或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结构完整性。
2. 成分分析
(1)蛋白质检测
- 标志蛋白定量:ELISA、流式细胞术(如Exo-FACS)检测CD63、CD9等。
- 疾病特异性蛋白:例如肿瘤外泌体中的PD-L1、EGFR、HER2。
- 多因子检测:Luminex多因子检测平台实现高通量蛋白分析。
(2)核酸分析
- miRNA测序:外泌体miRNA(如miR-21、miR-155)在癌症中高表达。
- mRNA与lncRNA:通过qRT-PCR或二代测序(NGS)分析基因表达谱。
- DNA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与外泌体DNA的关联性研究。
(3)脂质组学
- 质谱技术分析鞘磷脂、胆固醇等脂质成分,揭示外泌体来源与功能。
3. 功能分析
- 细胞摄取实验:荧光标记外泌体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靶细胞内吞。
- 免疫调节检测:评估外泌体对T细胞、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
- 促血管生成实验:通过内皮细胞管腔形成实验验证功能。
三、外泌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
癌症早期诊断与预后
- 外泌体PD-L1水平预测免疫治疗响应。
- 液体活检检测循环外泌体中的KRAS突变(胰腺癌)或PSA(前列腺癌)。
-
神经退行性疾病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泌体中Aβ和Tau蛋白异常富集。
-
心血管疾病
- 心肌梗死患者外泌体miR-1、miR-133a显著升高。
-
感染性疾病
- 外泌体携带HIV病毒颗粒或肝炎病毒RNA,助力病原体检测。
四、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 标准化问题:不同分离方法导致数据可比性差,需建立统一操作流程。
- 灵敏度提升:开发单外泌体检测技术(如数字PCR、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 多组学整合:结合蛋白质组、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构建外泌体功能网络。
- 微流控芯片: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一体化检测,推动POCT应用。
五、商业化检测试剂盒举例
- ExoTest™(用于肿瘤外泌体CD63定量)
- ExoDx Prostate(IntelliScore):基于尿液外泌体RNA的前列腺癌风险评估。
- miRCURY Exosome Kit:高效分离miRNA用于下游分析。
结语
外泌体检测正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转化,其多组分、高稳定性的特点为疾病精准诊疗提供了新途径。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数据库的完善,外泌体有望成为“液体活检2.0”时代的核心标志物。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