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诱导巨噬细胞系的检测项目及方法
一、引言
原代诱导的巨噬细胞是通过体外分化单核细胞(如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或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获得的免疫细胞模型,广泛应用于炎症、感染、肿瘤免疫等领域的研究。为确保细胞功能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通过多项检测评估其表型、活性和功能状态。本文重点阐述原代诱导巨噬细胞的关键检测项目及实验方法。
二、主要检测项目及方法
1. 形态学观察
目的:确认巨噬细胞分化状态及健康程度。 方法:
- 光学显微镜观察:诱导后48-72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呈梭形、星形或不规则贴壁生长。
- 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伪足、褶皱等超微结构。
2. 表面标志物检测
目的:验证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 常用标记物:
- 人源巨噬细胞:CD14(单核/巨噬细胞标记)、CD68、CD163(M2型)、HLA-DR(M1型)。
- 小鼠巨噬细胞:F4/80、CD11b、CD206(M2型)、iNOS(M1型)。
检测方法:
- 流式细胞术:细胞悬液经抗体孵育后,通过流式分析阳性率。
- 免疫荧光/免疫组化:贴壁细胞固定后,用荧光或酶标抗体染色观察。
3. 吞噬功能检测
目的:评估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方法:
- 荧光微球吞噬实验:将荧光标记的聚苯乙烯微球(1-2 μm)与细胞共孵育2-4小时,洗涤后通过流式或荧光显微镜定量吞噬效率。
- 细菌吞噬实验:使用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吞噬后细胞内荧光强度。
4. 细胞因子分泌检测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极化状态(M1/M2)及炎症反应能力。 检测指标:
- 促炎型(M1):TNF-α、IL-6、IL-1β、IL-12。
- 抗炎型(M2):IL-10、TGF-β、Arg-1。
方法:
- ELISA:收集细胞上清液,定量检测细胞因子浓度。
- qRT-PCR:提取细胞RNA,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
5. 活性氧(ROS)检测
目的:评估巨噬细胞的氧化爆发能力。 方法:
- DCFH-DA探针法:细胞与DCFH-DA孵育30分钟,荧光显微镜或酶标仪检测绿色荧光强度(激发485 nm,发射535 nm)。
- 流式细胞术:通过荧光信号定量ROS水平。
6. 迁移能力检测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的趋化运动能力。 方法:
- Transwell小室实验:将细胞接种于上室,下室加入趋化因子(如CCL2、MCP-1),24小时后计数下室迁移细胞数。
- 划痕愈合实验:在贴壁细胞层制造划痕,观察24-48小时内的迁移修复情况。
7. 基因表达分析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基因表达。 关键基因:
- M1标志基因:iNOS、TNF-α、IL-6。
- M2标志基因:Arg-1、Ym1、CD206。 方法:qRT-PCR或RNA-Seq。
8. 细胞活力与凋亡检测
目的:评估诱导或处理后的细胞活性。 方法:
- CCK-8法:检测细胞代谢活性。
- 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率。
三、数据解读与注意事项
- 对照设置:需包括未诱导的单核细胞对照和阳性/阴性对照组(如LPS+IFN-γ诱导M1,IL-4+IL-13诱导M2)。
- 标准化处理:确保细胞密度、诱导剂浓度和培养时间一致。
- 功能与表型关联:需结合表面标志物与功能检测(如M1型应高分泌IL-6且低表达CD206)。
四、参考文献
- Murray, P. J. et al. (2014). Macrophage activation and polarization: nomenclature and experimental guidelines. Immunity, 41(1), 14-20.
- Ginhoux, F., & Guilliams, M. (2016). Tissue-resident macrophage ontogeny and homeostasis. Immunity, 44(3), 439-449.
通过上述检测项目,可全面评估原代诱导巨噬细胞的表型、功能及实验适用性,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