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巾作为女性日常卫生护理的重要产品,其安全性与质量直接影响用户健康。为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满足消费者需求,卫生巾的检测涵盖物理性能、化学安全、微生物控制等多个维度。以下从核心检测项目展开详解:
一、物理性能检测
-
尺寸与外观
- 检测卫生巾长度、宽度、厚度及护翼尺寸是否符合标注规格,确保产品设计适配人体工学。
- 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无破损、绒毛浆分布均匀性,避免使用中因结构缺陷导致侧漏或摩擦不适。
-
吸收性能
- 吸收速度:模拟经血(通常使用合成血液)倾倒在表面,记录液体完全渗透所需时间(标准通常≤60秒)。
- 吸收量:通过离心法测定饱和吸收量,例如国家标准要求普通卫生巾吸收量≥9g,夜用型≥15g。
- 回渗量:施加标准压力后测定返渗到滤纸的液体量,回渗量越低表明锁水能力越强,用户体感更干爽。
-
抗变形能力
- 模拟使用中受力状态,测试横向/纵向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确保产品在使用中不易撕裂或变形。
二、化学安全检测
-
有害物质限量
- 甲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限值≤75mg/kg,超标可能引发皮肤黏膜刺激。
-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禁用,因其可能干扰人体免疫系统。
- 重金属:铅(≤20mg/kg)、镉(≤0.1mg/kg)、砷(≤0.2mg/kg)等,通过ICP-MS检测,防止长期接触导致毒性积累。
-
pH值
- 表面材质pH值需控制在5.5-8.5,接近皮肤弱酸性环境,避免破坏私处菌群平衡。
-
丙烯酸残留
- 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中残留单体丙烯酸需≤500mg/kg,防止引发过敏反应。
三、微生物指标
-
细菌与真菌
- 菌落总数:需≤200 CFU/g,超标可能导致感染风险。
- 真菌菌落总数:≤100 CFU/g,预防霉菌滋生。
- 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均不得检出。
-
杀菌剂有效性(针对抗菌型产品)
- 检测银离子、壳聚糖等抑菌成分的持续杀菌率,例如要求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90%。
四、毒理试验
-
皮肤刺激性
- 通过家兔或人体皮肤斑贴试验,评估产品接触后是否引发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
-
细胞毒性
- 使用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培养,检测材料浸提液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确保无潜在毒性。
五、使用性能测试
-
透气性
- 测定水蒸气透过率(WVTR),高透气性可减少闷热感,降低私处环境湿度。
-
背胶粘合强度
- 测试背胶与内裤面料的剥离强度,确保使用中不移位,同时撕下后不留残胶。
六、包装与标识
-
密封性
- 检测单片独立包装的阻菌性能,防止存储中受潮或污染。
-
标签合规性
- 核对产品成分、执行标准(如GB/T 8939-2018)、生产日期及卫生许可证号,避免虚假宣传。
检测标准与流程
- 主要标准:中国GB/T 8939-2018《卫生巾(护垫)》、ISO 12625系列国际标准、欧盟EN 16442。
- 流程:抽样→实验室分项检测→数据比对→出具CMA/CNAS认证报告。
结语
卫生巾检测是保障女性健康的基石。生产企业需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质控,而消费者应选择标注完整检测信息的产品,并留意是否有、FDA等国际认证。通过严格检测,方可确保产品在提供舒适体验的同时,实现“零隐患”安全防护。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