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物理性质检测
-
硬度测试
- 莫氏硬度:通过标准矿物划痕法确认金刚石硬度等级(莫氏硬度10级)。
- 显微硬度计测试:使用维氏或努氏压头测量实际压痕硬度,用于工业金刚石工具的品控。
-
密度测定
- 通过静水称重法或密度梯度管法检测金刚石密度(标准值约3.52 g/cm³),辅助鉴别天然与合成金刚石。
-
热导率测试
- 利用热导仪测定导热性能(天然金刚石热导率约2000-2500 W/m·K),是区分仿制品(如立方氧化锆)的关键指标。
二、化学成分与结构分析
-
元素成分检测
- 光谱分析: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氮(N)、硼(B)等杂质元素含量及存在形式(如Ia型含氮聚合体,IIa型近乎纯净)。
-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快速检测表面微量元素,用于工业级金刚石的杂质评估。
-
晶体结构分析
- X射线衍射(XRD):确定金刚石的立方晶体结构(空间群Fd3m)及晶格参数。
- 拉曼光谱:通过特征峰(1332 cm⁻¹附近尖锐峰)确认金刚石相,区分石墨或其他碳材料。
-
缺陷与包裹体检测
- 显微镜观察(10倍放大):识别天然金刚石中常见的矿物包裹体(如石榴石、橄榄石)及生长纹。
- 阴极发光(CL)成像:揭示晶体生长带和合成金刚石的生长特征(如HPHT法的八面体生长区)。
三、光学特性检测
-
折射率与色散
- 使用折射仪测定折射率(2.417),高色散值(0.044)导致火彩现象,为珠宝级钻石评价依据。
-
荧光与磷光反应
- 长波紫外线(365 nm)下观察荧光颜色(蓝、黄等),约35%的天然钻石显示荧光,合成钻石可能出现异常荧光模式。
-
光吸收特性
- 检测特定波长吸收带(如415 nm的“Cape线”),判断钻石颜色成因(如辐射致色或天然致色)。
四、合成与天然金刚石鉴别
-
生长特征分析
- HPHT合成金刚石:金属包裹体、磁性特征、强磷光。
- CVD合成金刚石:层状生长结构、特定红外吸收峰(如737 cm⁻¹)。
-
同位素分析
- 通过质谱法检测碳同位素(δ¹³C值),天然金刚石通常为-5‰至-20‰,合成品可能偏离此范围。
-
电学性能测试
- 测量电阻率:IIb型天然蓝钻因硼元素导电,而多数合成品为绝缘体或不同导电特性。
五、工业金刚石专项检测
-
粒度与形状分析
- 激光粒度仪测定金刚石微粉粒径分布,显微镜评估晶型完整度(等积形、片状、针状占比)。
-
抗压强度测试
- 单颗粒抗压强度仪测量(通常20-100 N),用于砂轮、钻头用金刚石的强度分级。
-
热稳定性检测
- 高温氧化实验(空气中600℃以上),评估金刚石抗氧化能力及高温应用潜力。
六、珠宝级钻石的4C标准检测
-
克拉重量(Carat)
- 使用精密天平(精度0.0001克)称重,1克拉=0.2克。
-
颜色(Color)
- 比色仪对照GIA标准色卡(D-Z色级),排除环境光干扰。
-
净度(Clarity)
- 10倍放大镜下分级(FL/I1-I3),记录包裹体位置、大小及可见度。
-
切工(Cut)
- 比例仪测量台宽比、冠角等参数,评估光反射对称性(理想切工为57-58%台面)。
七、先进检测技术应用
- 光致发光光谱(PL):检测晶格缺陷(如NV色心),用于量子计算材料的筛选。
- X射线形貌术:非破坏性分析晶体内部应力分布。
- 三维CT扫描:重建金刚石内部结构,定位微小缺陷。
总结
金刚石检测需结合应用场景选择项目:工业领域侧重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珠宝鉴定聚焦4C标准与真伪鉴别,科研领域则深入分析晶体缺陷与合成机理。随着CVD/HPHT技术的进步,检测手段正朝着高精度、无损化方向发展,以应对合成金刚石与天然品的快速鉴别挑战。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