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粒支撑剂检测项目详解
一、物理性能检测
-
密度与视密度
- 体积密度(Bulk Density):单位体积内颗粒的质量,影响运输成本及裂缝填充效率。
- 视密度(Apparent Density):排除孔隙后的真实密度,反映材料致密性,高视密度支撑剂可承受更高闭合压力。
- 测试方法:比重瓶法、氦气置换法(ASTM D4892)。
-
抗压强度(Crush Resistance)
- 意义:模拟地层压力下支撑剂的抗破碎能力,破碎率低可维持裂缝长期导流性。
- 测试标准:API RP 19C规定在特定压力(如69 MPa)下测定破碎率,要求破碎率≤10%(优质陶粒)。
- 仪器:液压压力试验机。
-
圆度与球度
- 定义:圆度(颗粒棱角平滑度)和球度(接近球形的程度),影响颗粒流动性及裂缝导流通道均匀性。
- 测试方法:显微镜图像分析结合软件计算(Krumbein-Sloss图表法)。
- 标准:圆度≥0.7,球度≥0.6(API标准)。
-
粒度分布(筛分分析)
- 要求:粒径范围通常为20/40目、30/50目等,需符合正态分布,细粉(<70目)含量≤2%。
- 仪器:标准筛分机(ASTM E11标准筛)。
二、化学性能检测
-
酸溶解度(Acid Solubility)
- 意义:评估支撑剂在酸性环境(如盐酸)中的稳定性,避免与地层流体反应导致结构破坏。
- 测试方法:12% HCl + 3% HF混合酸中浸泡30分钟,溶解率≤5%(API标准)。
-
化学成分分析
- 关键指标:
- Al₂O₃含量(≥85%的高铝陶粒耐温性更强);
- SiO₂及其他杂质(如Fe₂O₃、K₂O)含量。
- 仪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三、工程性能检测
-
导流能力(Conductivity)
- 定义:支撑剂层在模拟地层条件下的渗透率(达西值),直接决定油气产出效率。
- 测试方法:API导流室模拟高温高压环境(如100℃、60 MPa),测量流体通过支撑剂层的速率。
-
耐高温性能
- 测试:高温煅烧(≥1200℃)后检测抗压强度及相变情况,确保高温井(如页岩气井)中性能稳定。
四、其他专项检测
-
浊度(Turbidity)
- 意义:悬浮颗粒含量影响压裂液清洁度,需≤100 NTU(API标准)。
- 仪器:浊度仪。
-
微观结构分析
- 方法: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孔隙及晶体结构,致密结构可提升抗破碎性。
五、检测标准与质量控制
- 国际标准:API RP 19C、ISO 13503-2。
- 中国标准:SY/T 5108-2014《压裂支撑剂性能测试方法》。
- 质量控制要点:原料纯度、烧结工艺优化、批次一致性。
结语
陶粒支撑剂的检测涵盖物理、化学及工程性能多维度,需通过严格标准化测试确保其耐压性、导流效率及环境适应性。随着非常规油气开发需求增长,高性能低密度陶粒(如改性低密度陶粒)的检测技术将持续优化,推动行业向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