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O靶材检测:关键检测项目与质量控制
一、物理性能检测
-
密度与致密度
- 检测方法:阿基米德排水法(ASTM B962)。
- 标准要求:理论密度≥95%(致密度高可减少溅射过程中的颗粒飞溅)。
- 重要性:致密度不足会导致靶材在溅射时开裂或产生电弧。
-
硬度与机械强度
- 检测方法:维氏硬度计(HV)、三点弯曲试验。
- 标准要求:维氏硬度通常需≥200 HV。
- 应用意义:高硬度可提升靶材的抗磨损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二、化学成分分析
-
主成分含量(In₂O₃与SnO₂比例)
- 检测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XRF)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
- 标准范围:SnO₂含量通常为5-10%,精确控制比例以确保电阻率稳定。
-
杂质元素控制
- 检测项目:Fe、Al、Si、Cu等金属杂质及C、S等非金属杂质。
- 允许限值:杂质总量≤500 ppm(高端应用要求≤100 ppm)。
- 影响:杂质会导致薄膜导电性下降或产生缺陷。
三、微观结构分析
-
晶粒尺寸与均匀性
- 检测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图像分析软件。
- 要求:平均晶粒尺寸≤50 μm,分布均匀(晶粒过大易导致溅射不均匀)。
-
相组成与结构
- 检测方法:X射线衍射(XRD)。
- 标准:确认主相为立方铁锰矿结构(In₂O₃相),避免SnO₂偏析。
四、电学性能测试
-
电阻率
- 检测方法:四探针法(ASTM F390)。
- 标准范围:块体电阻率≤5×10⁻⁴ Ω·cm(高纯度靶材可达1×10⁻⁴ Ω·cm)。
-
薄膜透光率与方阻
- 模拟测试:通过溅射镀膜后测试(透光率≥85%,方阻≤50 Ω/sq)。
五、缺陷与均匀性检测
-
气孔率与夹杂物
- 检测方法:金相显微镜观察或超声波探伤。
- 标准:气孔率≤1%,无肉眼可见夹杂物。
-
表面质量
- 检测项目:表面粗糙度(Ra≤0.8 μm)、划痕与裂纹。
- 方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或轮廓仪。
六、尺寸与几何精度
- 检测项目:直径、厚度、平面度、垂直度。
- 工具:三坐标测量仪(CMM),精度±0.01 mm。
- 重要性:尺寸偏差会导致溅镀膜厚不均。
七、批次一致性验证
- 抽样检测:每批次随机抽取3-5个样品进行全项目检测。
- 数据追踪:建立批次数据库,追踪长期性能稳定性。
总结
ITO靶材的检测需覆盖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能的全维度指标。随着柔性显示、Mini LED等新技术发展,检测标准正逐步趋严,例如对纳米级晶粒(≤20 nm)和超高纯度(≥99.999%)的要求。未来,智能化检测设备(如AI辅助缺陷识别)将进一步提升质量控制效率,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发展。
分享
CMA认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有效期至:2030年4月15日
CNAS认可
实验室认可证书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有效期至:2030年12月1日
ISO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