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垂直燃烧测试:评估材料阻燃性能的关键方法
引言
在电线电缆、电子电器、汽车内饰、建筑材料等领域,材料的防火安全性能至关重要。水平垂直燃烧测试(通常简称为HB/V测试)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项基础性、标准化的实验室测试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塑料、橡胶等非金属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可燃性和燃烧蔓延特性。该测试结果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和选材,是保障终端应用安全的关键指标之一。
测试目的与核心意义
- 评估燃烧行为: 测量试样在施加规定小火焰后的燃烧速率、有无余焰/余灼、滴落物是否引燃脱脂棉等关键参数。
- 量化阻燃等级: 根据测试结果,将材料划分到特定的阻燃等级(如HB、V-0、V-1、V-2等),为材料选择和产品设计提供明确的、可比较的技术依据。
- 保障公共安全: 通过筛选和控制材料的燃烧性能,有效降低火灾发生风险及蔓延速度,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 满足法规标准: 是众多国际(如IEC、UL、ISO)、国家(如GB)和行业强制性安全标准的基础测试要求。
主要适用标准
- UL 94: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制定的《设备和器具部件用塑料材料的可燃性试验》标准,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塑料材料阻燃等级评定标准,定义了HB、V-0、V-1、V-2等主要等级。
- IEC 60695-11-10: 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着火危险试验 第11-10部分:试验火焰 - 50W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与UL 94高度协同,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产品领域。
- IEC 60707 / GB/T 5169.16 (VSC): 评估固体绝缘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标准方法(水平法,常对应HB级)。
- GB/T 2408: 中国国家标准《塑料 燃烧性能的测定 水平法和垂直法》,是国内常用的测试依据。
- ISO 9772 / ISO 9773: 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泡沫塑料制定的水平和垂直燃烧测试标准。
核心测试设备与环境
- 燃烧试验箱: 内部尺寸符合标准要求(通常≥0.5立方米),由不透明、耐燃材料制成,顶部有排气孔,正面带观察窗,保证测试过程可见且安全。
- 本生灯/特制燃烧器: 提供稳定、可重复的试验火焰源。火焰高度需精确控制(通常蓝色内焰高度为20±1mm用于水平法HB,或调节到指定功率如20W/50W用于垂直法)。
- 燃气供应系统: 使用纯度≥95%的工业级甲烷或天然气(热值约37 MJ/m³),或纯度≥95%的丙烷(热值约89 MJ/m³)。配备精密压力调节阀和流量计,确保燃气流量恒定。
- 试样夹持装置:
- 水平法 (HB): 水平试样夹,通常带45度倾斜金属丝网(阻止熔滴直接下落)。
- 垂直法 (V-0/V-1/V-2): 垂直试样夹,使试样处于竖直状态。
- 计时器: 精度至少0.1秒,用于准确记录余焰时间、余灼时间、施加火焰时间等关键参数。
- 量具: 钢尺或卡尺,精度0.1mm,用于测量试样尺寸和燃烧距离。
- 脱脂棉: 铺垫于试样下方(垂直法尤其重要),用于检测燃烧滴落物是否引燃。
- 环境条件: 通常在标准实验室环境(如23±2°C, 50±5% RH)下进行。试样需按规定进行状态调节(通常48小时以上)。
试样要求
- 尺寸: 标准试样尺寸通常为长125±5mm × 宽13.0±0.5mm × 厚度(通常取材料最小使用厚度或规定厚度)。厚度对结果影响显著,必须精确测量并记录。
- 数量: 每组测试通常需要5根条形试样(厚度≤3mm)或3根条形试样(厚度>3mm),有时需更多样本来覆盖不同方向(如流动方向、垂直方向)。
- 制备: 切割边缘应平滑无毛刺,避免影响燃烧行为。需清晰标记试样基准端和点火端。
- 预处理: 测试前,试样必须在规定温湿度环境下调节足够时间(通常≥48小时),并在干燥器中或测试环境内放置至室温。
关键测试流程
- 准备:
- 检查设备(火焰高度、气源、计时器、试样夹)。
- 将预处理好的试样精确安装在对应的试样夹上(水平或垂直)。
- 在垂直试样正下方约300mm处铺垫干燥的脱脂棉(约50x50mm,0.08g)。
- 关闭燃烧箱门。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护目镜、阻燃手套、实验服)。
- 火焰施加(针对UL 94/IEC 60695-11-10垂直法 V测试):
- 点燃燃烧器,预热至少2分钟并校准火焰高度至20±1mm(蓝色内焰)。
- 将燃烧器置于规定位置(火焰中心对准试样底边中点,距离约10mm)。同时启动计时器。
- 对试样底部施加火焰10.0±0.2秒。
- 10秒后,平稳移开燃烧器至少150mm,同时开始记录试样的余焰时间(t₁)。
- 观测与记录(垂直法):
- 第一次余焰 (t₁): 从移开火焰瞬间计时至试样火焰完全熄灭。
- 余灼: 余焰熄灭后,若试样持续发红(无焰燃烧),则开始记录余灼时间(t₂)。
- 第二次火焰施加(仅当t₁ ≤ 30s时):
- 在余焰或余灼熄灭后,立即(或最迟30秒内)对同一试样再次施加火焰10.0±0.2秒。
- 移开火焰,记录第二次余焰时间(t₃)和第二次余灼时间(t₄)。
- 滴落物观察: 全程密切观察试样燃烧时是否有熔融物或燃烧滴落物引燃下方的脱脂棉(是/否)。
- 水平法 (HB) 流程:
- 将试样水平夹持(带45°金属丝网)。
- 在试样一端(距自由端25mm标记处)施加规定火焰(如UL 94 HB为20±1mm火焰30秒或燃烧至25mm标记处)。
- 移开火焰(如果燃烧未到标记处)。
- 记录火焰前沿通过100mm标记线的时间(如果火焰通过了第一标记),计算燃烧速率(毫米/分钟)。
- 观察是否燃烧到夹持端、滴落物是否引燃脱脂棉。
- 重复测试: 按标准要求测试规定数量的试样(通常5根)。
结果判定与阻燃等级
结果基于一组试样的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判定:
- UL 94 垂直燃烧等级 (V-0, V-1, V-2):
- 余焰时间 (t₁ + t₃): 单个试样每次余焰不得超过规定值(如V-0要求≤10秒)。
- 总余焰时间 (5根试样10次余焰总和): 不得超过规定值(如V-0要求≤50秒)。
- 第二次施加火焰后余焰+余灼时间 (t₃ + t₄): 单个试样不得超过30秒(主要用于V-2判定)。
- 余灼时间 (t₂ + t₄): 单个试样每次余灼不得引燃脱脂棉(通常要求≤30秒且不引燃)。
- 滴落物引燃: 任一试样在第一次或第二次火焰施加期间,滴落物不得引燃脱脂棉(V-0和V-1要求不允许引燃;V-2允许点燃但需满足其他条件)。
- 试样燃尽: 任一试样不得完全燃尽(长度>60mm的试样,燃烧长度通常要求<60mm)。
- UL 94 水平燃烧等级 (HB):
- 厚度≥3mm: 燃烧速率≤40 mm/min。
- 厚度<3mm: 燃烧速率≤75 mm/min。
- 燃烧停止: 在达到100mm标记线前熄灭(即使速率低也可能通过)。
- 燃烧距离: 不燃烧到夹持端。
- 其他标准: 判定依据参考特定标准(如IEC 60695-11-10, GB/T 2408等),核心参数相似(余焰时间、燃烧速率、滴落引燃等),但具体数值和等级定义可能有差异。
典型应用场景
- 电子电器: 开关、插座、连接器、外壳、电路板基材、绝缘部件等塑料件的阻燃认证。
- 电线电缆: 绝缘层、护套料的阻燃性能评估。
- 汽车工业: 内饰件(仪表板、门板、座椅部件、顶棚)、线束护套、电池包组件材料的防火要求。
- 家用电器: 外壳、内部结构件、控制面板等。
- 建筑材料: 特定用途的低火焰蔓延性塑料部件(如某些管道、装饰件)。
- 轨道交通: 车厢内饰材料的防火安全评估。
- 科研与质量控制: 新阻燃材料研发、配方优化、来料检验、生产过程监控。
局限性
- 实验室小火焰模拟: 反映的是材料在小火源下的相对阻燃性能,不完全等同于真实火灾场景(如大规模火、热辐射、通风条件)。
- 试样尺寸与形状: 测试结果受试样厚度、尺寸、形状影响显著(薄壁件通常更难点燃但火焰蔓延可能更快)。
- 方向性: 材料各向异性(如增强塑料沿纤维方向)可能导致不同方向测试结果差异。
-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变化可能影响结果。
- 单一火源: 仅使用特定的小火焰,未能评估材料对其他火源(电火花、过热等)的反应。
安全注意事项
- 设备放置: 燃烧箱应置于通风良好、远离易燃物的坚固台面上。
- 防火防爆: 实验室应配备灭火毯、灭火器(如CO₂、干粉),远离易燃易爆物。
- 燃气安全: 使用前检查气路连接密封性,严防泄露;严格遵守点火、关火程序。
- 废气排放: 确保燃烧箱排气通畅,或在通风橱内操作,避免吸入有毒烟气。
- 人员防护: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眼镜、实验服(阻燃面料为佳)、耐热手套。禁止单独操作。
- 紧急预案: 熟悉紧急灭火程序(先切断燃气,再用灭火器材)。
结论
水平垂直燃烧测试(HB/V测试)作为一项成熟、标准化的实验室方法,通过对材料在小火焰作用下的燃烧速率、自熄时间及滴落物引燃性等关键参数的量化评估,为划分材料阻燃等级、指导产品安全设计、满足法规准入要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依据。虽然其结果不能完全等同于材料在复杂真实火灾中的表现,但其简单、快速、成本较低且高度标准化的特点,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评估塑料等非金属材料防火安全性能最普遍和权威的筛选手段之一。理解其原理、流程、等级判定及应用场景,对于确保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