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酸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00:21:18 更新时间:2025-05-15 00:21:2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00:21:18 更新时间:2025-05-15 00:21:20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 IHNV)是严重危害鲑鳟鱼类的一种高致病性病毒,主要感染虹鳟、大西洋鲑等经济性鱼类,可导致幼鱼大规模死亡和繁殖群体损失。该病毒通过水体、卵、排泄物和病鱼直接传播,具有潜伏期短、致死率高的特点。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IHNV的早期检测成为防控疫病暴发、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环节。核酸检测技术因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已成为IHNV诊断的核心手段,能够实现对病毒RNA的快速、精准筛查,为疫病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IHNV核酸检测项目主要针对以下场景: 1. 鱼类疫病监测:对养殖场、孵化场中的鱼类(尤其是幼鱼)进行定期筛查; 2. 种质资源检疫:对亲鱼、鱼卵及鱼苗进行进出口或跨区域运输前的病毒检测; 3. 疫病溯源与防控:对暴发病例的病毒株进行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4. 环境监控:对养殖水体、工具及设施中的病毒残留进行检测。 样本类型包括鱼体组织(如肾、脾、脑)、体液(血液、精液)、鱼卵及环境拭子等。
IHNV核酸检测需依赖专业设备以保障结果的可靠性: 1.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用于病毒核酸扩增与定量分析(如ABI 7500、Bio-Rad CFX96); 2. 核酸提取仪:自动化提取样本中的RNA(如Qiagen QIAcube、MagNA Pure 96); 3. 电泳系统:用于常规PCR产物验证(如Agilent Bioanalyzer); 4. 超低温冰箱:-80℃保存样本及试剂; 5. 生物安全柜:确保检测过程的无污染操作。
IHNV核酸检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实时荧光定量RT-PCR: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如靶向病毒G蛋白基因),结合逆转录酶将RNA转化为cDNA后进行扩增,实时监测荧光信号,可在2-3小时内完成检测,灵敏度达101-102 copies/μL; 2. 巢式PCR:通过两轮扩增提高检测特异性,适用于低病毒载量样本; 3. 核酸杂交技术:如斑点杂交或原位杂交,用于验证PCR结果; 4. 二代测序(NGS):用于病毒全基因组分析及变异监测。
IHNV核酸检测需严格遵循国际与国家标准: 1. 国际标准:参考OIE《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中的IHNV检测指南; 2. 国家标准:如中国《GB/T 15805.3-2018 鱼类检疫方法 第3部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3. 实验室质控:包括阴性/阳性对照、内参基因(如β-actin)校正、重复性验证; 4. 结果判读:Ct值≤35且扩增曲线呈典型S型为阳性,需结合溶解曲线分析排除非特异性扩增。
通过上述标准化流程,IHNV核酸检测能够实现病毒早期预警,为水产健康养殖和疫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