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解时限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05:53:37 更新时间:2025-05-15 05:53: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6 05:53:37 更新时间:2025-05-15 05:53: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崩解时限检测是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评估固体口服制剂(如片剂、胶囊、栓剂等)在规定条件下崩解或溶解的能力。这一指标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若崩解时间超出标准范围,可能导致药物无法被人体有效吸收,甚至影响治疗安全性。根据《中国药典》《美国药典(USP)》及《欧洲药典(EP)》等国际通行标准,崩解时限是药品上市前必须通过的法定检测项目,也是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重要参数。
崩解时限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1. 常规片剂与胶囊:测试其在模拟胃液或肠液中的崩解时间; 2. 口腔崩解片:需在口腔模拟环境中快速崩解; 3. 栓剂:检测其在模拟直肠或阴道环境中的溶出速度; 4. 缓释/控释制剂:需验证其崩解是否符合设计的释放曲线。 检测时需根据剂型特性选择相应介质(如纯水、pH 1.2盐酸溶液或pH 6.8磷酸盐缓冲液),并严格控制温度(通常为37±1℃)。
崩解时限检测主要依赖以下仪器: 1. 崩解仪(Disintegration Tester):配备升降篮、恒温水浴槽及时间记录装置,可自动化完成测试; 2. 温度控制系统:确保介质温度精确控制在±1℃范围内; 3. 光学监测设备:部分高端仪器集成摄像头,实时观察崩解过程;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软件:用于生成检测报告并对比标准值。
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0921,崩解时限检测步骤如下: 1. 将6个样品分别置于崩解仪篮中; 2. 设定介质温度至37℃,篮架升降频率为30±2次/分钟; 3. 启动仪器并开始计时; 4. 观察样品完全崩解(无硬芯、颗粒通过筛网)所需时间; 5. 若所有样品均在规定时间内崩解,则判定合格。 特殊制剂(如肠溶片)需进行两阶段测试(先酸性介质,后中性介质)。
崩解时限检测需严格遵守以下标准: 1. 中国药典(ChP 2020):普通片剂崩解时限≤15分钟,胶囊≤30分钟; 2. USP-NF:要求与ChP基本一致,但对缓释制剂有额外溶出度测试; 3. 欧洲药典(EP 11.0):对栓剂规定了25分钟内熔化的标准; 4. ICH指导原则:强调检测方法的验证与设备校准要求。
崩解时限检测是保障药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需结合精密仪器、标准操作流程和严格的法规要求。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检测方法正逐步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演进,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确保药物在人体内的有效释放与吸收。企业应定期进行设备验证和方法学确认,以持续符合国际监管标准。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