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损失率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8 14:35:38 更新时间:2025-05-17 14:35: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18 14:35:38 更新时间:2025-05-17 14:35:39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籽粒损失率是衡量农作物收获、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籽粒损耗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在机械化收获和现代化加工环节中,由于机械操作、环境因素或人为失误等原因,常会导致籽粒脱落、破碎或散失。高损失率不仅造成粮食浪费,还会降低农民收入和企业利润。因此,通过科学检测籽粒损失率,优化设备参数、改进操作流程,已成为农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籽粒损失率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核心项目:
1. 总损失率:综合评估从收获到储存全过程的籽粒总损耗量。
2. 各环节损失率:细分检测收割、脱粒、清选、运输等具体阶段的损失情况。
3. 机械损伤率:分析籽粒因机械挤压或碰撞导致的破损比例。
4. 杂质含量:检测混入籽粒中的非目标物质(如秸秆、土壤)占比,间接反映清选效果。
为精准测定籽粒损失率,需采用专业仪器:
- 振动筛分仪:用于分离不同粒径的籽粒和杂质。
- 电子天平(精度0.01g):称量样本原始重量与损失后重量。
- 红外水分测定仪:排除水分差异对重量计算的影响。
- 高速摄像系统:记录机械作业过程,分析籽粒脱落轨迹。
- 颗粒计数器:统计单位面积内散落籽粒数量。
常用检测方法包括:
1. 称重法:通过对比作业前后籽粒重量差异计算损失率,公式为:
损失率(%)=(损失重量/原始重量)×100%。
2. 网格收集法:在机械后方铺设网格托盘,收集散落籽粒并分类计量。
3. 图像分析法:利用AI识别技术对高速摄像画面中的籽粒进行自动计数和定位分析。
4. 田间抽样法:随机选取区域测量未收割籽粒残留量,评估收割效率。
国内外相关标准为检测提供技术依据:
- 国家标准:GB/T 21137-2023《玉米收获机械作业质量》规定籽粒总损失率≤5%。
- 行业标准:NY/T 1355-2020《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要求清选损失率≤1.5%。
- 国际标准:ISO 8210:2021《农业机械-联合收割机-试验方法》明确了损失率测试流程。
- 企业标准:部分企业根据作物种类(如水稻、大豆)制定更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
籽粒损失率检测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的方法,为农业机械化作业提供量化评估依据。选择适配的检测仪器与方法,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可显著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指导生产实践、减少资源浪费,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