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充电检测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04:13:31 更新时间:2025-05-23 04:13: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1对1客服专属服务,免费制定检测方案,15分钟极速响应
发布时间:2025-05-24 04:13:31 更新时间:2025-05-23 04:13:31
点击:0
作者: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检测中心
随着电子设备尤其是移动终端和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持续充电检测成为保障电池性能与安全性的关键环节。该检测主要针对电池、充电器及供电系统在长时间连续充电状态下的稳定性、效率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旨在预防因过充、过热或材料老化引发的安全隐患。随着快充技术和大容量电池的广泛应用,检测需求进一步升级,需覆盖从基础电化学特性到极端环境模拟的全方位验证。
持续充电检测的主要项目包括:(1)充电效率与能量损耗监测;(2)温度变化及散热性能分析;(3)电压/电流波动稳定性测试;(4)循环寿命衰减评估;(5)异常工况下(如过压、短路)的安全响应能力。其中,电池芯材料的热失控临界点、BMS(电池管理系统)的均衡控制精度,以及充电接口耐久性均为重点检测方向。
为实现精准检测,需配置专业仪器:(1)高精度恒温恒湿试验箱,模拟-40℃~85℃环境;(2)多通道充放电测试仪(如Arbin BT-5HC);(3)红外热成像仪(FLIR T1K系列);(4)数据采集系统(Keysight 34972A);(5)安全防护等级测试设备(IP67防水防尘检测装置);(6)X射线衍射仪(材料结构分析)。
检测流程遵循三级验证体系:
1. 基础测试:在25℃标准环境下,以额定电流进行72小时连续充电,监测电压波动≤±1%;
2. 应力测试:结合高温(55℃)与低温(-10℃)交替循环,验证BMS温控逻辑;
3. 失效模拟:通过人为触发过充保护失效,记录热失控发生时间及最高温度点。
测试中需采用阶梯式电流加载法,每30分钟提升10%负载,同步采集SOC(荷电状态)与SOH(健康状态)数据。
检测需严格参照以下标准:
• 国际标准:IEC 62133-2(便携式电池安全要求)、UL 2054(家用/商用电池测试)
• 国内标准:GB/T 18287-2013(移动电话用锂离子电池)、GB 31241-2014(便携式电子产品电池安全)
• 行业规范:SAE J2464(电动汽车电池滥用测试)、UN 38.3(运输安全测试)
针对快充协议需额外符合USB PD 3.1或PPS(Programmable Power Supply)规范要求。
持续充电检测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需要结合材料学、电化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标准化流程与精密仪器配合,有效预防充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容量衰减、热失控等风险。随着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应用,检测标准与方法将持续迭代,为行业安全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证书编号:241520345370
证书编号:CNAS L22006
证书编号:ISO9001-2024001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京ICP备15067471号-33免责声明